跨国婚姻见证中越交往深入:两人的爱情两国的友谊
2011年的春节,广西师范大学的老师骆明弟和吴慧君带着女儿在桂林过年。他们的春节节目与很多中国家庭一样,也是“吃大餐”、看电视、逛庙会……
与一般中国家庭不同的是,这个美满的家庭是跨国婚姻。妻子吴慧君1995年来到中国,是到广西的第一批越南留学生。他们的结合和定居曾经历不少周折。如今,这对夫妇当年为爱作的选择,成为中越友谊的见证。
相爱之初就要跨越阻碍
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往渐多,广西各高校里东南亚面孔越来越多,其中,越南是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1月31日,吴慧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上世纪90年代,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那时,中国与越南才刚刚开始教育方面的交流。1995年,广西师范大学与越南胡志明市师范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根据协议,胡志明市师范大学每年交流一批学生到广西学习,而广西师范大学则每年派遣一名教师前往越南任教。第一批到广西的越南留学生共15人,当时正在读大三的越南女孩吴慧君就是其中一人。
十几年前的广西,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很少,穿着长衫的越南女生在校园里很特别,回头率很高。吴慧君说,当时,中文系的骆明弟被学校安排教这批留学生的中文课程。命运很自然地让这一对年轻人相爱了。
跨国的爱情在一开始就面临现实的考验。骆明弟无法放弃已有的事业基础去越南。但对吴慧君来说,当时桂林也没有越南人因结婚而定居的先例,更不用说加入中国国籍并找工作。于是两人决定先订婚,半年后再结婚。
没有准新郎的订婚仪式
1996年11月8日,越南胡志明市,吴慧君的家中张灯结彩,按照越南传统为吴慧君和骆明弟举行订婚仪式。然而所有亲朋好友都来了,却没有准新郎。原来在中国的骆明弟出国手续办不下来,而越南的订婚仪式又无法更改时间。无奈,骆明弟只好委托当时在胡志明市师范大学任教的一名广西师大老师参加,当证婚人;吴慧君的同学作为男方代表来提亲。
回忆起当时那个特殊的订婚仪式,吴慧君说就像是广西师大和胡志明市师大两个学校之间的异国聚会,男方是广西师大的交流学者,女方则是胡志明市的留学生。
1997年,骆明弟和吴慧君在桂林正式结婚。这也是改革开放后桂林第一桩从越南正式“娶进来”的涉外婚姻。为了正式结合,两人费了不少周折:吴慧君的“单身证明书”从镇到县到市逐级申报,最后到外交部,到中国驻胡志明市总领事馆,盖了十几个红印;从翻译文件到婚检,手续都非常复杂……更大的奔波在婚后:当时吴慧君持旅游探亲签证,有效期只有3个月,不能在中国工作,但她定居签证的申请又被驳回。无奈,骆明弟向广西师大申请派到胡志明市师范大学任教。1998年~2001年,骆明弟与妻子在越南工作、生活。2002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两国交往的增多,吴慧君终于获得F签证,每签证一次就可以获得在中国一年的居住权,连续住3年就可以获得在中国的定居权。
婚姻成为中越友谊见证
吴慧君后来担任广西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的教师,教授越南语。2010年5月14日,骆明弟和吴慧君迎来了他们人生中又一个重要的时刻。当时,越南副总理阮善仁来到桂林,为广西师范大学的越南学校纪念馆举行揭牌仪式。事后,副总理特意拜访了骆明弟和吴慧君一家人。
骆明弟说,副总理看了他们的厨房、书房,也问到他们家庭生活方面的情况,他觉得很荣幸。吴慧君感慨,她没有想到会受到自己国家副总理的接见;没想到自己当年一个为爱的选择,如今成为中越友谊的见证。
从当年留学广西的越南学生到如今的中国教师,吴慧君已经在中国待了15年的时间。
吴慧君说,这些年她亲眼看到留学生一年比一年多起来。当年她来留学的时候,才10多个人,现在学校里东南亚留学生有好几百人了。她多了很多可以交流的朋友,也已经完全融入了中国的生活。
回忆起早年的情况,骆明弟说,当年如果没有中越两国的交流,他连见都见不到她,更不可能和她结合。现在中越两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无论是签证还是其他方面,都比原来简单、方便多了。他们更是受益者。
现在,他们的女儿已经4岁多,正在上幼儿园,会说一些越南语。在女儿两岁多的时候,就被带着回了妈妈的老家越南探亲。如今,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桂林,打算以后就扎根在中国。来源: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