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看越南的五大误区
产生这种误区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因为反映越南题材的荧屏作品的误导。当令人窒息的摩托车大军从眼前掠过,当穿着拖鞋的人们在大街上游逛,当人们的穿着依然还是那么单调与统一,当越南女人渴望嫁给中国男人的传说不时出现在茶余饭后的谈资中时,这种越南人很穷的结论便轻易地在远隔万里之外做出了。
不过只要近几年曾踏上过越南的土地,你就会让自己的印象有180度的转变。诚然越南的农村依然很穷,不过相比革新开放前也已是天上地下之别。而河内、胡志明等大城市的变化,早已经离这种误区万里之外。以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摩托车为例,河内、胡志明的普通城市居民家中一般都会有两到三辆摩托车,其中,最便宜的大约在1100美元/辆,一般价位都会在3000美元左右,而现在的年轻人的座驾一般都在4000~5000美元,并且更换频率最多不超过两年。再以房价为例,越南城市房价目前开盘价平均不会低于1000美元/平米,商业用房的价格则更贵,在胡志明市第一郡,门面的买卖价格已经超过了10000美元/平米,就是租赁价格最低也不低于6600美元/平米,与国内北京、上海的房价不相上下,甚至还要更高。据越南官方的统计数字,目前越南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也已经达到了500~600人民币/月,这里的普通工人一般都是加工业的工人,企事业单位的工资一般都会在1100~1500人民币/月,外企职员的工资已经达到了3000人民币/月左右,有的甚至达到了4000~5000人民币/月。
误区二:越南市场的销售对象都是已经淘汰过时的产品
在越南的超市卖场、百姓家中,如果你没有亲自去看过,你很难想象他们的购买力会如此的强,这也是很多在越南的中国企业感到惊讶之处。因为我们的认识当中,越南本应该是淘汰落后产品再转销的地方,就像当初很多西方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初始所带有的认识误区一样。越南的消费更新换代速度令人感到惊讶,在国内刚刚兴起的时髦产品,比如LCD、高端冰箱、最新款笔记本电脑等,在越南同样大行其道。如果国内的企业认为越南是自己淘汰落后产品的接收地,那可就大错特错,必将输得很惨。在河内、胡志明市大街小巷跑进跑出的出租车,几乎清一色的都是丰田系列,而且价格很少有低于20余万的。出租车中还不乏7座、15座的奔驰系列。如此想象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令我们这些自认为来自“富国”的中国人也不得不感叹越南发展之迅速。
误区三:越南的社会秩序很乱
也许是因为那场战争阴影的缘故,也许是看了太多港台黑道题材电影的缘故,很多中国人都将越南与军人、警察、杀手等形象联系起来,就像《英雄本色3》中令人恐怖的遭遇。所以,很多中国人一提起去越南,颇有些难以名状的不安全感。
当你置身于越南时,会发现自己的忧虑都是多余的。在这个已经革新开放20余年的国家,老百姓依然保持了淳朴的民风。以最普通的问路为例,在国内恐怕不少人已经遭遇过问路的郁闷与尴尬,但在越南,要问个地方,骑在摩托车上就可以向身边素不相识的车友打听,对方不仅会细致地告诉你具体该怎么走,遇到比较难找的地方,他还会主动在前带路。而越南的晚上更是能让你感受到这个开放的国家依然保持了难得的淳朴,许多家庭的摩托车就简单地停放在门外,车上也只是随便落个细细的链锁,这要在国内恐怕你就是放智能电子锁都没有信心放在门外。
误区四:越南工人的素质很差
相比于国内的熟练工人,越南工人在技术水平与劳动技能熟练程度上的确是有差距。但是,如果据此就认为越南工人的素质很差,那要么是你还不了解越南,要么是自己的固有思维在作祟。相比国内劳动密集型工人以农民工为主,越南劳动密集型的工人素质显然要更高一些,这与越南教育的普及大有关系。据越南统计数据,目前越南的总人口大约在8800万,其中青壮年占到人口总数的60%多,而且平均年龄24.5岁,大部分文化程度都在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较高成为了越南劳动工人的一大优势,这使得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与适应能力,并能够在技能水平上有快速的提高。
许多国内人士认为越南工人的劳动效率远低于国内工人,其实不然。众所周知,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工人加班加点的事情司空见惯,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工人每天工作12个小时往往很平常,而以此计算出的劳动效率自然要比八小时工作制下的高得多。但在越南,由于人们生活习惯、工作态度、以及长久受西方思维的影响,很少会有人习惯于加班,即便是企业付出很高的加班补助,在周末也很少有越南人愿意加班。所以,如果以八个小时为劳动效率的计算基数,中国与越南工人的劳动效率相比,恐怕就没有优势可言了,而且甚至还不如越南工人,因此正如中国建设集团越南总经理余索所言:所谓中国工人劳动效率高,那是用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逼出来的。
误区五:中国货在越南人心目中物美价廉
一直以来我们总是很在意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评价,因为毕竟和他们有差距,而对于越南这些小弟级别的国家,总是颇有优越感,想象中中国在他们眼中的形象就如同美国在中国人的眼中一样的地位。然而,中国人如今真到了要反思自己的时候了,不仅是要反思中国在西方世界的形象,更要回头看看越南这些国家对我们的评价。
如果说倒退十几年左右,中国制造在越南市场也的确是被视为进口的名牌产品,那个时候谁家中如果能够拥有一台中国的电视或者自行车,那都是左邻右舍羡慕的目标。可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国制造却已经沦落到了地摊货的境地,成为了“质次价廉”的代名词。所有到越南开拓市场的中国企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说服客户:中国造的产品质量并不差。越南老百姓在选购商品时第一考虑就是欧美产品、日韩产品,因为在他们印象中这些国家制造的东西才是名牌。如何重塑中国制造的形象已经不是仅仅在西方世界,而是在全球,包括我们曾视为小弟级的越南。 《当代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