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中越边贸市场见闻:学好越南语成市场必修课
中新社东兴6月3日电 题:东兴中越边贸市场见闻
作者 杨强 杨孙山
走在广西东兴市的街道上,不时会听见有人用越南语在进行热烈的交谈。自2008年11月1日起,东兴边民通过互市贸易进口的生活用品,每人每日价值在8000元人民币以下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这一政策的调整,极大地促进了当地边境贸易的发展。如今,许多人已经深深意识到,学好越南语,不仅拓
宽了就业渠道,也会让生意越做越红火。
“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学习越南语,并和越南人慢慢熟络起来,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和许多越南老客户相处就像是自家人一样。”东兴浙江轻纺城办公室主任黄新说。
东兴市浙江轻纺城是中国西南最大的布匹专业市场,在这里经商的“浙江一族”超过2000人。每天,大批越南客商都要来轻纺城提货,经由东兴口岸出口到越南各地。轻纺城里的商人们因经常要与越南商户打交道,语言上的障碍使越南语翻译应运而生并开始吃香,这个新兴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上了年纪的妇女。
“越南客商要拿什么货,我们把他的意思翻译给商城里的老板听;老板要订什么货,我们就告诉越南客商把什么货发下来。”55岁的李阿姨笑着说。如今,像李阿姨这样活跃在东兴各大专业市场的“阿姨翻译队”不计其数,其成员大多是四五十岁的越南华侨,在越南丰富的生活经历让她们比国内越南语专业的学生更为抢手。自从做了翻译后,这些阿姨们都觉得自己比以前活得更加年轻,更加时髦。
中国与越南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使得东兴生意人边贸生意越做越大,流利地说越南语,也成为各大专业市场里每个人的必修课。平日里,他们时不时和自己的翻译学说越南话,以备不时之需,还有一些人干脆利用业余时间到专业培训班去专修越南语。如今,东兴浙江轻纺城里的每位商人几乎可以流利地用越南语与商户进行交流,边贸生意越做越红火。
东兴市与越南北部重要城市芒街一桥相连。20世纪90年代,东兴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的“黄金地带”。目前,全世界有11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有26个省份的客商在此兴办企业共900多家,常住东兴从事边贸的外来人口超过6万人。来往客商和游人络绎不绝,东兴已成为中国走向东盟的国际驿站。
商贸旅游的繁荣,使东兴口岸成为中越边境最繁忙的口岸。2009年,平均每天从东兴口岸出入境边民和游客达1万多人次,而全年出入境旅游人数达386万人次。另外,越南公民进入东兴旅游人数连年成倍增长,平均每天有500多人。
在东兴,活跃着一群“跨国经商族”,他们清晨到越南的芒街去开摊守店,傍晚又回到东兴居住,成为边境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事5年鞋类生意的范先生就是众多“跨国经商”族的其中一员,每天早上8点整,当东兴口岸联检大厅准时“开闸”的时候,范拎着一个装满批发各种款式鞋子的大包,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朝去夕回,风雨无阻。
范先生说:“对在越南做生意的东兴商人来说,越南语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自己生意。现在,中国的服装、家用电器、鞋类、箱包等商品在芒街都很畅销,主要得益于东兴的商人在越南能够用流利的越南语与客户进行很好地交谈,从而准确详细地了解越南的市场需求。”
据东兴口岸办负责人介绍,现在每天通过东兴口岸到越南做生意的中国边民达6000人次以上,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前相比,增加了约1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