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市场化运作的黄金准则
编者按:时下,有一种说法认为: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包含两项重要元素:经济实力和文化内涵。因此,举办节庆活动正在成为城市的一个新亮点,一方面,通过举办节庆活动来增强城市的文化活力,提高城市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节庆活动搭建一个经贸平台,拉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节庆活动如何运作,才能既有经济利益,又有市场效应,是各节庆当家人最关心的头等大事。
南宁大地飞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前任董事长、总经理刘莉玲认为:节庆运作的市场化程度关系到节庆的品牌建设、经营效果与长远发展;节庆主题活动的策划与定位,不仅是节庆内容与形式的体现,而且会影响到节庆的市场化运作水平。
首先,节庆活动必须有广泛的参与性。这是节庆凝人气、造影响、树品牌的有效手段,赞助商非常看重这一点。这种参与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业内人士的参与,二是人民群众的参与。
其次,节庆活动要与商务运作有机结合。节庆经济的容纳力非常强,十有八九的企业和产品都适合借助节庆平台进行展示和宣传推广,而且这种宣传推广主要是以节庆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并进行延伸和扩展的。
第三,节庆活动必须坚持常办常新。时代在不断变化,由节庆带动的边缘产业也在不断变化。一是策划有“亮点”的主题活动,提高大众关注度。二是策划有“热点”的主题活动,形成社会焦点。三是策划有“卖点”的主题活动,增强商务运作能力。
刘莉玲强调,在策划节庆活动主题时,应着眼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从中挖掘有卖点的好项目,吸引大众和赞助商,提高节庆的竞争力和经营能力。
南宁民歌节:唱响城市魅力
2007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下简称南宁民歌节)的歌声还萦绕在人们的记忆中,2008年南宁民歌节即将进入筹备阶段。过去的南宁,曾经是经济欠发达、文化产业也欠发达的城市。然而,却在短短几年内,打造出了国际民歌艺术节这一文化品牌。近年来,随着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与东南亚各国贸易往来的增多,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南宁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近年来,南宁正因为举办国际民歌节而声名远播。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艺术总监、南宁市文化局局长陈晓玲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南宁一直有这样一个期望:能真正起到中国西南地区出海通道枢纽城市的作用,成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发展地区,通过南宁的大发展来带动整个广西的发展。要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必须首先提高城市的知名度,而提高城市知名度,必须善于经营城市。南宁通过比较发现,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力更容易快速地打造出城市的影响力,提高城市的知名度。
民歌节的产生
陈晓玲认为,南宁举办民歌节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在广西各地都有赶歌圩的民间传统。过去,广西各族人民唱山歌每年有两个旺季,一个旺季在春天的三月三,一个旺季在秋天收获之后的中秋节。每逢赶歌圩,成千上万的群众就聚在一起,引吭高歌,歌声此起彼伏,蔚为壮观。这种深厚的民间群众基础,使南宁市可以推出“民歌节”这一全国独一无二的节日。同时,民歌又是世界性概念,全世界都可以唱民歌。
于是,民歌节成为一个平台,一方面文艺界人士通过民歌节来展示文化发展的水平;另一方面它也是经济活动的平台。据了解,在南宁民歌节期间到南宁来的外地游客每年增加10%至30%,带动了这个城市的旅游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民歌节成了广西文化活动的一个重点,也成为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一个重点。每年在民歌节期间举办的经贸活动,成交额都高达数十亿元。
曾有媒体评论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引来6大冲击波——新民歌冲击波、投资冲击波、文明冲击波、旅游冲击波、城建冲击波、魅力冲击波。
值得一提的是,南宁位于中国广西中南部,面向东南亚,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是中国西南经济圈、华南沿海经济圈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三大经济圈的交通枢纽中心,是中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首府城市,具有双向沟通中国和东盟的区位优势。
做大文化产业
南宁对办节的体会是:办一个节,不是仅仅组织一台戏,搞几个文化活动,而是通过文化活动的形式更多地把人流、物流、商机聚焦到一个点上。多年来,南宁民歌节反复强调民族性、现代性、国际化、时尚化以及大众化。随着民歌节影响力的扩大,南宁提出要加快民歌节产业化步伐。
据了解,南宁市正在探索走市场运作的路子,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专业的文化公司来经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希望通过市场的手段来发展文化产业,最终达到政府办节不花钱的目标。
事实上,南宁民歌节所带动的投资、旅游等6大冲击波是巨大的。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期间举办的投资贸易洽谈会,规模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好。曾有一组数据显示,1999年第一届民歌节期间,经贸洽谈会签约额仅为70亿元左右,7年后的2005年,民歌节经贸签约额飚升到316亿元,增长了近5倍。一大批投资金额大、技术含金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签约项目已经陆续建成投产,大大提升了南宁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南宁市几乎每天都有工程项目开工与竣工的消息见诸报端。另一组数据更震撼人心:1999年民歌节期间,南宁4天共接待游客达7万多人次,到2005年就升到了60万人次,增长了近9倍。南宁人真幸福,有5个旅游“黄金周”,除了元旦、春节、“五一”、国庆,还有民歌节。三星级以上的宾馆也比1999年增加了5倍之多。(兰 馨)
潍坊风筝会:助力城市品牌飞向国际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由山东省潍坊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25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将于4月20日至5月3日举办。本届风筝会将继续遵循“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办会宗旨,安排了10项活动。其中,民间艺术节暨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突出融合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交流、展示文化成果、促进发展繁荣这一主题。
与往届相比,本届风筝会突出三大特点:一是充分体现潍坊丰厚的文化底蕴,各项活动丰富多彩。二是紧紧围绕促进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两大主题,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新增加了首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首届中国潍坊风筝产品交易会、第28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颁奖与开幕式、迎2009新人新作邮展与文展会、国际经济合作发展论坛、百名浙商潍坊行等活动。三是以人为本注重群众参与,体现和谐。喜迎奥运万人风筝放飞表演、风筝都大型歌舞焰火晚会和狂欢大巡游等,市民可自由参与。
风筝为经济使者
潍坊市副市长初宝杰表示,潍坊国际风筝会是潍坊最有影响力、号召力和高文化含量、高经济含量的品牌节会,被国际节庆组织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节会。它的举办,振兴了传统风筝产业,发展了风筝文化,加强了潍坊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增进了潍坊人民与世界各国朋友的深情厚谊。它已经成为潍坊对外开放的窗口,让世界各地的朋友认识潍坊、了解潍坊、投资潍坊、发展潍坊、热爱潍坊、情系潍坊,带动了潍坊经济、文化、旅游、商贸、交通、通信、城建、社会等方面的飞速发展,有力地增强和提升了潍坊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使潍坊成为和谐、繁荣、友好的美丽家园。
潍坊国际风筝会万人风筝大放飞,是风筝的奥运会,世界30多个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不分男女老幼的人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在欢声笑语中放飞友谊、放飞和平、放飞春天,是那样的和谐。风筝已经成为一位高雅而多情的友好使者,架起了通往世界五大洲的友谊桥梁,它把世界风筝爱好者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促进城市竞争力
潍坊国际风筝会是我国最早冠以“国际”,并有众多海外人士参与的大型地方节会。其创立的“风筝牵线、文体搭台、经贸唱戏”的模式,被全国各地广为借鉴。国际风筝会的举办,让世界了解了潍坊,也使潍坊更快地走向了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潍坊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为了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好节会牌、唱好节会戏的新路子,从第16届开始,潍坊风筝会尝试市场化运作的办会模式。风筝会期间还同时举办鲁台贸洽会、寿光菜博会、潍坊工业产品展销会、昌乐珠宝展销订货会、临朐奇石展销会等经贸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风筝会期间,前来潍坊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经贸洽谈、观光旅游、对外交流、理论研讨、新闻报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国内外宾客近60万人。
潍坊是风筝的发祥地。早在20世纪30年代,潍坊就曾举办过风筝会。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风筝又焕发了生机,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风筝展览和放飞表演。1984年4月1日,在美国友人大卫·切克列的热心帮助和山东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拉开帷幕。1988年4月1日,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召开主席团会议。会上,由美国西雅图风筝协会主席大卫·切克列提议,与会代表一致通过,确定潍坊市为“世界风筝都”。1989年第六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期间,成立了由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16个国家和地区风筝组织参加的国际风筝联合会,并决定把总部设在潍坊。从此,潍坊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兰 馨)
哈尔滨冰雪节:创造城市新价值
24年的历程,24年的收获,冰雪节为哈尔滨带来了无尚的光荣和更多的梦想,已经成为哈尔滨市发展过程中创造城市价值的新载体,还成为哈尔滨走向世界的一个知名品牌,更是世界认识中国和了解哈尔滨的窗口。
增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去年,哈尔滨冰雪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70多亿元人民币。消费、投资、外贸三辆马车是拉动哈尔滨市GDP增长的三大动力,而冰雪节是推动城市进入消费时代的重要手段。巨大的商机又吸引了许多大企业投资冰雪产业,今年仅亚布力就开工建设了2个五星级和1个四星级宾馆,冰雪节带动了冰雪产业的发展。
冰雪节使哈尔滨市宾馆、餐饮酒店、商场、交通、电信、银行等部门的接待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不仅让游客感到服务上乘,也大大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使哈尔滨市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比重加大,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城市竞争力加强。
冰雪节期间举办的黑龙江文化艺术之冬、刘老根大舞台、冰哥雪妹评选以及国际冰球赛、哈啤雪地足球赛等文体活动,促进了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品位,为城市创造了新的价值。冰雪节是绿色生态节庆活动的倡导者和履行实践生态文明的执行者,各主要景点都引进了LED环保节能灯技术,不仅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而且节约电力,保护环境。
向世界展示的窗口
从1963年举办第一届冰灯游园会开始,哈尔滨冰灯景观经历了44年,发展到现在的冰雪大世界,已经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是集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世界冰雪迪斯尼乐园,不仅气势磅礴景色壮美,而且在冰雪建筑的高度、长度、占地面积、用冰数量上都居世界第一。哈尔滨的冰灯雪雕丰富了世界冰雪艺术的内涵,也创造了独具魅力和特色的冰雪人文景观,使哈尔滨成为世界冰雪旅游名城,在国际冰雪旅游方面,哈尔滨引领了世界潮流和方向。
在哈尔滨冰灯雪雕国际品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历时24年,不仅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十大节庆活动,而且也与日本札幌的雪节、加拿大魁北克的冬令节、挪威奥斯陆的冰雪节并称为世界四大闻名的冰雪节。在2000年1月1日零点,世界新千年钟声敲响的时刻,哈尔滨冰雪节活动被中央电视台在第一时间内,向全世界现场直播中国迎接新千年的盛况。在新千年到来的时刻,哈尔滨冰雪节成为代表我国向世界人民奉献的最精美的礼物,这再次证明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达到了世界水平。今年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开幕式又被中央电视台选定为17个代表中国倾国倾城的城市向全世界推广。结合宣传北京奥运会,哈尔滨作为全国10个奥运热点城市,在2008年伊始率先开启了奥运旅游活动,2008年冰雪节主题就是冰雪奥运。(张保军)
长春冰雪节:张扬城市文化精神
2008中国长春冰雪旅游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7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高达79.3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17%和25%;共有17个项目签约,合同利用资金216.8亿元,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而2000年长春冰雪旅游节收入为4亿元。长春市的冰雪节已从最初的雪雕观赏发展到如今以滑雪运动为主,集观赏、娱乐于一身的旅游品牌。冰雪旅游已从“冷资源”发展为“热产业”。
群众参与 品牌拉动
“市民是冰雪节的培育者、参与者也是受益者。”近日,长春市旅游局市场促进联合处处长邵大明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说,冰雪节正成为有百万市民参加的狂欢节。长春市市长崔杰曾表示,冰雪节应真正体现百姓娱乐、百姓快乐。在今年冰雪节安排的36项活动中,如冬泳、滑冰大赛、秧歌大赛、家庭趣味比赛等,大多都以吸引老百姓参与为目的。特别是在今年的万人滑雪大赛中,长春人就有9000名,这说明长春的冰雪运动不仅是专业运动员的活动,更是当地市民的活动。
邵大明指出,通过市民的积极参与,冰雪节凝聚了人气,营造了氛围,吸引了更多游客,做大了旅游市场而引入的冰雪迪士尼乐园、瑞典瓦萨50公里越野滑雪赛、国际雪联越野滑雪长春站暨国际雪联长距离积分赛、全国越野滑雪锦标赛等众多品牌项目活动,使冰雪节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不断丰富,为冰雪节增加不少看点,是冰雪节持续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文化驱动 彰显特色
目前,全国许多地方都在举办各种类型的冰雪节。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长春冰雪节主要在特色上做文章,实现差异化竞争。
长春冰雪节突出“冰雪结合,以雪为主;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的特色,充分发挥雪上资源优势,在旅游滑雪、竞技滑雪、越野滑雪、趣味雪上运动等方面下功夫,重点规划建设了南湖冰雪狂欢游乐园、净月潭瓦萨冰雪乐园和长春莲花山滑雪场等冰雪基地,让更多中外游客体验特色冰雪。
邵大明称,做好做大冰雪节文章需要核心竞争力——特色,也需要驱动力——文化。旅游与文化是一个天然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的无形资产和品牌。这就要求一个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形象,必须有其抓住眼球、打动心灵、刺激愿望、满足欲求的文化特质。所以,如果不对文化驱动力给予高度关注,冰雪节的生命力就会减弱。
长春正在营造属于自己特有的关东文化氛围。人们可以看到,关东美食会、秧歌大赛、剪纸、大红灯笼、中国结乃至冰糖葫芦等,年年把冰雪节装扮得红红火火、乡土味十足,令海外游客大开眼界。
区域联合 机制创新
走区域联合之路,是长春冰雪节的又一竞争策略。邵大明介绍说,东北成立了“4+1”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和鞍山区域旅游联合体,开展联合推广、促销、研讨发展战略等,特别是旅游线路的联合,互相带动客源,使游客旅游走线不走点,如相当多的游客选择到哈尔滨看冰灯雪雕,回长春滑雪。区域联合有甜头不仅能产生直接的贡献力,还能激活城市、创造和谐。现在这几个城市的积极性非常高,希望把东北冰雪旅游大盘托起。
冰雪节催生了一个新的办节机制。从由净月开发区挑起龙头到全市火热发展,冰雪节的办节机制在不断优化。过去,政府投入很大,如今政府投入逐年减少,但效益不断增加。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冰雪为媒,经贸合作。11年发展历程,让他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利用特色资源,搞产业结合,进行市场化运作,冰雪节才能走得更远。面对新一轮冰雪大战,邵大明告诉记者,冰雪节将继续加强区域联合、关注民生、找准特色、做足文化文章、优化办节机制。
冰雪节在留给人们惊喜和欢乐的同时,也带给长春多重收获。冰雪节对于树立长春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张扬城市文化精神、拉动经济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叶灵燕)
沈阳冰雪节:推动城市品牌建设
2008年入冬的第一场雪让沈阳这座古城又一次“火”了起来,人们为从天而降的雪花狂呼,在当地人眼里,这些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冷”资源不仅催生了沈阳冰雪节,推动了城市的品牌形象宣传,还刺激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冬季,数以万计的滑雪和旅游爱好者汇聚于此,在感受冰雪魅力的同时,也为沈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润。
从1997年到2008年,经过11年的精心打造和培养,沈阳冰雪节已经成为辽宁冬季冰雪节旅游活动的一大品牌。值得一提的是,沈阳冰雪节有机地将冰雪与文化、冰雪与民俗、冰雪与健身相结合,突出雪上运动的参与性和冰雪艺术的观赏性,开展滑雪、冰上速滑比赛、冰上娱乐、冬泳比赛等多个系列近30个不同的游乐项目;同时,北陵公园、南湖公园和五里河公园还举办了大型雪雕、游园会、灯会等活动。此外,在游园活动中,大学生们的假面舞、社区的秧歌队穿插其中,加强群众的参与性。沈阳冰雪旅游节的举办不仅丰富了当地百姓的冬季文化生活,还为城市的形象宣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据介绍,为了充分利用冰雪资源,拓展旅游市场,冰雪节的主办方——沈阳市政府、沈阳棋盘山开发区管委会、沈阳市旅游局3家单位将旅游项目配套设施等纳入重点工作日程。棋盘山冰雪大世界雪场硬件建设、冰雪雕样式规模、娱乐项目、人性化服务等整体水平开始与国际化接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有业内人士认为,冰雪节已经成为沈阳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作为东北冰雪旅游第一站,沈阳冰雪节的魅力日益凸现,而冰雪节主会场——沈阳棋盘山冰雪大世界则成为拉动沈阳冰雪经济的领头羊。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以冰雪大世界为龙头,“东陵公园—鸟岛—‘世博园’—沈阳海洋世界—冰川动物乐园—冰雪大世界”一线多点全面开花的东部旅游新格局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追捧。
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沈阳冰雪节接待的游客和旅游收入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潜在的冰雪消费群体日渐扩大。有媒体报道,“冷”资源带来的“热”经济不仅让棋盘山管委会副主任洪波喜出望外,还让棋盘山景区附近的农民张连仁乐开了花。老张说,他家的农家院饭店已经开了3年,因为挨着棋盘山滑雪场,生意一年比一年好。同村的刘庆满告诉记者,这几年在滑雪场附近搞的马爬犁、狗爬犁非常受游客欢迎,每年冬天都能挣个3000至4000元。
冰雪经济的升温,不仅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也带动了与冰雪节关联产业的良性发展,特别是以冰雪节为典型的节庆类项目,将作为推动沈阳会展经济发展的大型活动之一。根据沈阳市“十一五”会展业发展规划,未来5年,沈阳将围绕“两个经济圈”,坚持“三大特色”,走“展、会、节联动”、“阶段发展”之路,依托东北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注重开拓开发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会议(论坛)和节庆项目,使展览、会议(论坛)和节庆活动的数量比例由“十五”末期的702010,到2010年调整至603010,从而更加凸显沈阳中心城市的功能与作用。
根据规划,2008年沈阳会展业总收入将达到5.3亿元,2010年实现7亿元,年递增幅度在15%以上;拉动相关产业增加收益,2008年实现37亿元,2010年实现51亿元,年递增幅度在15%以上。(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