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86 771 4899330

首页 -> 行业市场 ->传统节日事关文化安全

传统节日事关文化安全

编辑: 发表时间:2008/2/15 浏览次数:3329


 节日、神话、孔子、地动仪甚至豆腐……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权、阐释权正在流失。我们关注政治主权、经济主权,还应关注文化主权  

  传统节日事关文化安全  
  
  □本报记者 张英 实习生 陈军吉 发自苏州
  
  “小时候流行‘破四旧’,我哥哥是红卫兵,他每天都拿把刀子刮家里柱子上的花纹,把那些充满美感的文化产品搞成没有美术、没有音乐的状态。我是少数民族,但我经常说不要抱怨,这一百多年来,汉族承受的灾难比我们要多得多。但话说回来,如果不自觉、不主动帮助少数民族的文化,就会产生隔阂和对抗。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一直生存到现在,它的文化里面必然有特别优秀的基因,我们应该认识它们,这对少数民族本身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统一与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白庚胜说。

  从1980年起,白庚胜开始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曾先后11次在我国云南丽江、中甸、宁蒗及四川、江苏、浙江与日本山形、和歌山、牛久、金泽、冲绳等地从事民间文学及民俗学田野调查。在他看来,民间文化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僵死的古董,而是鲜活地存在于日常生活甚至政治生活之中。
  
  我们在破,他们在立

  南方周末:你怎么看待政府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这一举动?

  白庚胜:这个举动非常好。我国以前把清明、端午等节日当作“四旧”,而现在我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传统节假日对我国文化多元性和多样性的重要。

  中国内地现在的节日有三块,一个是外来节日,一个是传统节日,一个是革命节日。1949年以后,我们只过革命节日,我小时候,“文化大革命”期间不能过春节,我们的节日是“五一”、“五四”、“六一”、“八一”、“十一”,而端午、中秋、春节等都不过的。

  就在我国忙于“破四旧”,抛弃传统节日时,日本和韩国正在大力巩固起源于中华文化的传统文化。韩国1960年就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法》,1964年他们已经把源自中国的五大传统节日作为韩国的国家节日。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世界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所以韩国的文化保护不是偶然之举,而是从1964年一直延续到现在。

  虽然韩国的申报刺激了我们,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保护遗产方面,我们曾对文化遗产采取了不科学的、非理性的态度。今天我们应该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切有利因素,达成古今的文化和谐,才能向文化和谐迈出重要的一步。

  南方周末:节日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吗?

  白庚胜:当然是。冯骥才说过,每年春节有4.7亿人从中国的四面八方,乘轮船、汽车、火车、飞机回家,不为别的,就为大年三十晚上吃一顿团圆饭。这一顿饭能够动员全国4.7亿人,真的不得了!我们的端午节、清明节、七夕、春节……各种节日,都有巨大的文化动力。

  在台湾,我说不管是陈水扁还是马英九,都不比保护好中华民族文化的根重要,只要保护好这个根,换了谁都动摇不了我们民族的根基。

  所以,我们的姓氏制度、我们的婚姻制度、我们的村落制度等等一大批制度,制约着我们今天的生产生活。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社会组织力,也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和谐力——不要太过夸张政府和政党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在精神深处,最根本的东西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统节日相当重要。
  
  地动仪印到了韩国钞票上

  南方周末:你曾提到,韩国申报“端午祭”,是在有策略地争夺共存文化的阐释权、所有权。

  白庚胜:2005年6月,我和冯骥才到韩国考察他们的端午节和中国的端午节有什么不同。我们发现,韩国端午和中国端午基本架构是一样的,都是通过锻炼、饮食、文娱活动、“杀五毒”等为梅雨季节的到来做准备。

  但是,韩国把屈原换成了一个韩国人,另外韩国没有大江大河,他们没有大规模的龙舟比赛;而且韩国过端午的城市有十多个,江陵绝不是韩国惟一过端午的地方。不同的是,韩国人把萨满教信仰添加进了端午节,韩国在申遗中特意突出这点,给人的印象是韩国端午和中国端午不一样。

  共存文化很容易成为相邻国家申遗竞争的焦点,有形文化遗产很难争夺,无形文化遗产就成了争夺焦点。中国周边很多国家受到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越南把雅乐申遗成功,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的皮影戏申遗成功,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用的都是这个策略。

  在申报这些无形遗产的时候,他们又特别突出地方特色,强调与中国共存文化的差异。因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审标准之一就是独特,即“申报项目自身价值代表一种独特的成就,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类似这样的申遗,也可以说是在有策略地争夺共存文化的阐释权、所有权。

  南方周末:你提到,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上,中国和韩国的冲突。

  白庚胜:韩国和中国的文化遗产申报已经全面地发生了矛盾。

  比如,最近这段时间,韩国有位作家写了一本书,说与黄帝大战的蚩尤是韩国人的祖先,而我们中国的苗族、瑶族一直认为蚩尤是他们的祖先。蚩尤和黄帝大战发生在河北,现在河北还有蚩尤村,还有当年争夺的盐池的遗迹。中国的苗族很着急,贵州和湖南很多苗族兄弟正在联络全球苗族召开会议,讨论蚩尤问题。你问韩国人,你说你们是蚩尤的后代有什么理由?他们说,韩国人的祖先是高丽人,蚩尤属于九黎,在古音中九黎与高丽是同音的。所以九黎就是高丽,高丽就是九黎。

  韩国人还论证,豆浆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韩民族,他们不仅发明了豆浆,还发明了豆腐。

  再比如,2007年,韩国人将“祭孔大典”进行了正式的文化遗产申报。孔子是中国人,“祭孔大典”发源于中国。我们问,为什么说“祭孔大典”是韩国遗产?韩国人说,不错,孔子是中国人,“祭孔大典”也起源于中国,但是几百年来,我们韩国从国家到市、县、村里的家庭、学校,孔子祭祀一直没有中断,我们有国祭、县祭、家祭、学校祭,请问中国什么地方“祭孔”?所以“祭孔大典”也有可能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

  再比如印刷,韩国人说“活字印刷”是韩国人发明的,这个问题中韩两国学者已经争论了50年,我们有我们的证明,但韩国人说你们的汉字是刻在甲骨上的,刻在木头上的,刻在青铜器上的,我们用土块做成活字,活字印刷组合是由我们韩国发明的。有文字记载的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今天面临着韩国的巨大挑战。

  2007年4月,韩国把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印在了他们的钞票上,韩国的学者比较清醒,他们说全人类都知道地动仪是中国发明的,但是政府官员和商人还是将地动仪变成了韩国文化的一部分。

  现在韩国人提出,造纸也是他们发明的——中国人不是说高丽纸是最好的纸吗?而高丽纸就是韩国的纸,所以纸的发源地不是中国,而是韩国。

  还有中医。韩国已经用若干年时间做中医的申遗。因为“韩医”的“韩”和“汉”族的“汉”是同一个音,汉医就变成了韩医。后来中国提出抗议,他们的解释是,我们现在申报的中医不是全部,只是中医里面的一本叫做《中医保健》的书。事实上,《中医保健》的作者也是山东人,他到了韩国,按照《黄帝内经》写了这本《中医保健》。

  不容讳言,在文化遗产方面我们和国外产生了一定的矛盾。现在联合国对文化遗产申报有一条规定,必须具有独一性,也就是说一种文化遗产不可能既是这个国家的也是那个国家的。可以同时申报,可以联合申报,但不允许不同的主体申报同样的文化。

  再有,高句丽等历史问题,两国确实存在认识不一的地方。
  
  看苗族服饰要到日本?

  南方周末:我国和其他国家有类似的文化冲突现象吗?

  白庚胜:在文化遗产的申报当中,与国外文化的冲突不少。比如马头琴、玛纳斯史诗、阿肯弹唱、格萨尔史诗、雅乐、皮影……涉及到很多国家,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我们长期在国内谈政治,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有17个民族与国外的主权国家有同源关系,有34个民族跨国而居。

  中国虽然没有和族,但历史上日本一直学习中国文化。日本人把源自中国的“茶艺”叫“茶道”,“书法”叫“书道”,“武术”叫“武道”。中国的桃花坞年画,从苏州传入长崎,从长崎进入东京,日本就创造出浮世绘。现在浮世绘已经变成了西方人心目中的东方美术的代名词。在日本的文化遗产中,已经包含了很多与中国文化遗产的交叉。如果我们处理不好境外和本土文化的关系,不做好自己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埋头苦干搞成艾菲尔铁塔时,很可能我们江南地区白墙黑瓦的民居、侗族的鼓楼都变成了国外的文化遗产,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一位德国人说,要看中国的浮雕到德国来;有一位日本人说,要看苗族服饰到日本来。

  南方周末:看来似乎危机四伏,我们该怎么做才合适?

  白庚胜:几千年来,中国也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这些文化已经中国化,所以既要考虑到别人继承我们的一面,也要考虑到我们继承别人的一面。

  关键的问题是,无论针对哪种文化,我们都应尽早制订文化遗产保护战略,防止文化遗产和文化主权的丧失。

  “大运河”、“万里长城”、“丝绸之路”等等都没有国家和我们抢,也要申报。但站在国家文化主权的角度,应该是边疆优先、少数民族优先、共有文化优先和濒危文化遗产优先。

  我在中央党校读书时,写了一篇题为《关于国家文化主权》的论文。我们除了政治主权、经济主权,还应该有文化主权;除了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以外,还应该有文化安全。朝代可以更迭,文化却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的文化不能让别的国家拿走,进行文化取代。   

南方周末

   分享到:

标签:

官方互动

中越博览网官方微博

联盟单位:广西中国-东盟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处、南宁会展行业协会、东盟商务中心
运营单位:广西南宁华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86 771 4899330
CopyRight © 2014 桂ICP备11003182号 技术支持:南宁烟寒网络公司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86 771 4899330
参展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