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展会优劣应从统一统计口径入手
所谓展览业的“共同统计口径”,指的是关于展览业各种数据的定义、标准和计算方法都要基本相同,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由于我国一直以来没有一套统一的展览数据口径,参展商没法了解主办单位的准确信息,只能听从主办方的单边宣传,受骗情况时有发生。
主要表现为:乱打国际旗号。有展会组织者在招展时,号称某某国际展,但是现场却无国际厂商。再就是名为专业展,实为“大杂烩”。展览公司在招展时,以某某专业展为幌子,实际参展的并没有几家专业企业,都是些不相干的企业拼凑而成。另外,就是在招展书上谎报展览规格,夸大展出面积。最不靠谱的就是国际买家数量,一些展会在宣传中声称组织了几十个国际贸易商,而展会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统计口径不一也困扰着政府决策和国际交流
我国会展业发展到今天,这个行业的家底到底有多少?这样一个基础性问题都难以有一个权威性的回答。究其原因,主要有部分会展业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在进行会展业统计时,很多都不是通过政府的统计部门进行的,统计口径不一样,概念界定不清晰。
由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使我国与国际展览业界的数据交流不畅,困扰政府决策和国际信息互动。例如展览面积,有的按毛面积计算,有的按净面积计算,而统计结果中统称展览面积;再如展览收入,有的按展览组织者和场馆收入算,有的按展览组织者收入算,而统计结果中显示出来的只有“展览收入”一项。这样不仅学术研究机构在进行研究时难以获得统一的数据依据,就是政府进行相关决策时也会因数据的问题受到影响。
笔者认为,在当前全面、正式推行国家级会展统计工作的条件尚未完全具备的情况下,行业展览主管部门可以从选择某些会展研究机构制定的展览会“共同统计口径”入手,统一行业内展览会的统计口径,以便达到客观公正地对展览会做出相互正确比较的目的。
消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