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的广交会
CCTV.com消息(经济半小时):目前,在广州正在举办第103届广交会,每年春秋两季的广交会,被称为“中国第一会”,已经办了50年,是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也被看作是进出口贸易的一个晴雨表。
那么,在今年全国外贸出口增速下降,贸易顺差减少的大背景下,这届广交会又会出现哪些新变化?来看看记者的报道。
记者在广交会场馆的大门口看到,来自全球五大洲的客商们似乎一夜之间都汇聚到了这里,好一派热闹的景象,根据统计,在广交会的前六天时间里,到会的境外采购商共有128155人,他们来自全球210个国家和地区。
很多年以来,服装一直是广交会最重要的参展项目之一,正是通过广交会,中国的服装出口到全世界各个角落,而中国也赢得了世界服装加工厂的美誉,然而在今年广交会的纺织服装展区,记者却看到了如此冷清的场面。
浙江伟达制衣有限公司骆凯说通常参展的第三天人最多,去年的第三天他们已经签了50万美元的合同,不过今年的前三天,他们没能签下一笔确定的订单,这让骆凯和妻子杨小平十分失望。
在纺织服装展馆的一楼,和楼上的展区相比,这里显然要热闹很多,李克国,美尔雅进出口贸易公司总经理,每一届广交会李克国都会亲自在这里坐阵指挥,一向从容的李克国,这一次却倍感压力。
美尔雅进出口贸易公司总经理李克国:“跟去年同期比的话,可能下降的幅度还比较大,可能30%左右吧,像去年我们春交会,大概有两千万美元签单,那么今年我估计可能一千三四百万美元吧,大概就这个量吧。”
在广交会热热闹闹的背后,纺织服装类的参展商感受到的却是从来没有过的寒意,那么其他行业的情况又是怎样?电子信息产品的大厅十分气派,人来人往显得很热闹,在一家参展商的展示间里记者看到,各种新奇的电子产品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不过这里的负责人彭锦贤却说今年大不如前,应该少了一半人以上。
在广交会上,记者见到了刚刚上任的商务部长陈德铭,他告诉记者,广交会一直都是我国出口贸易的晴雨表,而此次广交会的一些迹象也让他感到了担心。
商务部长陈德铭:“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经济还是外向度非常高的经济,大概外贸出口波动一个点吧,要影响18万到20万人的就业,所以我们也是很关心。”
很多厂商尤其纺织服装企业感到今年广交会生意难做,记者从广交会主办方拿到的数据也印证了厂家的说法,截止到4月16日,本届广交会纺织纱线、织布及制品的成交量分别比上届下降了6%和24.4%,而记者还注意到,与广交会相对应的是,由于今年一季度出口增速比进口增速低了7.2个百分点,国内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50亿美元,为什么出口生意现在这么难?再到广交会上去找找答案。
来自南美洲智利的商人马克几乎快成中国通了,每年他都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服装、鞋帽,他说中国的产品在智利很受欢迎,不过马克却告诉记者,他正在盘算着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订单转移到越南等其他亚洲国家,因为现在孟加拉、越南等国也在生产这些商品,他们的成本更低,价格更便宜。和马克有同样想法的还有西班牙的商人。
在一些国外的采购商看来,导致中国的商品不断提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的一两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屡创新高。
陈德铭:“大家都知道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已经突破了7这个关口,在6.99这个范围内,那么这样也会使出口成本增加一点。”
实际上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所带来的压力,王林辉所在的这家公司从事的是钢结构国际工程,王林辉说从今年年初到现在,他们公司的对外报价提高了20%多,主要原因是国际铁矿石价格在从年初以来上涨了70%,他们所用的原材料钢材的价格大幅度上涨。
美尔雅进出口贸易公司总经理李克国:“跟去年同期比的话,可能下降的幅度还比较大,可能30%左右吧,像去年我们春交会,大概有两千万美元签单,那么今年我估计可能一千三四百万美元吧,大概就这个量吧。”
在广交会热热闹闹的背后,纺织服装类的参展商感受到的却是从来没有过的寒意,那么其他行业的情况又是怎样?电子信息产品的大厅十分气派,人来人往显得很热闹,在一家参展商的展示间里记者看到,各种新奇的电子产品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不过这里的负责人彭锦贤却说今年大不如前,应该少了一半人以上。
在广交会上,记者见到了刚刚上任的商务部长陈德铭,他告诉记者,广交会一直都是我国出口贸易的晴雨表,而此次广交会的一些迹象也让他感到了担心。
商务部长陈德铭:“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经济还是外向度非常高的经济,大概外贸出口波动一个点吧,要影响18万到20万人的就业,所以我们也是很关心。”
很多厂商尤其纺织服装企业感到今年广交会生意难做,记者从广交会主办方拿到的数据也印证了厂家的说法,截止到4月16日,本届广交会纺织纱线、织布及制品的成交量分别比上届下降了6%和24.4%,而记者还注意到,与广交会相对应的是,由于今年一季度出口增速比进口增速低了7.2个百分点,国内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50亿美元,为什么出口生意现在这么难?再到广交会上去找找答案。
来自南美洲智利的商人马克几乎快成中国通了,每年他都要从中国购买大量的服装、鞋帽,他说中国的产品在智利很受欢迎,不过马克却告诉记者,他正在盘算着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订单转移到越南等其他亚洲国家,因为现在孟加拉、越南等国也在生产这些商品,他们的成本更低,价格更便宜。和马克有同样想法的还有西班牙的商人。
在一些国外的采购商看来,导致中国的商品不断提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去的一两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屡创新高。
陈德铭:“大家都知道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已经突破了7这个关口,在6.99这个范围内,那么这样也会使出口成本增加一点。”
实际上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所带来的压力,王林辉所在的这家公司从事的是钢结构国际工程,王林辉说从今年年初到现在,他们公司的对外报价提高了20%多,主要原因是国际铁矿石价格在从年初以来上涨了70%,他们所用的原材料钢材的价格大幅度上涨。
在人民币升值、银行利率上升、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挤压下,出口企业今年遭遇到困难,在广交会上,很多地方都能感受到外贸形势的这种变化,客商数量减少,成交额增速下降,而在广交会设立的进口展区,记者却又感受到另外一种气氛。
在每年参加广交会的外商中,美国商人的数量一直位居前列,在今年的广交会进口展馆里,美国展区同样是最醒目的,然而记者转了一大圈,却奇怪地发现,在进口展馆参观、询价的几乎都是外国的采购商,很少能够见到中国采购商的身影,而满眼所见到的都是电子产品、厨卫用品等等,并没有看到什么高新尖的技术和产品。
美国参展商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都是在美国洛杉矶生产的,这些展品也都是从美国不远万里运过来的,不过在这位参展商的名片上,记者却发现,其实这家公司在中国的浙江也有工厂,而在香港展区,这位参展商则毫不忌讳地告诉记者,其实他们的工厂就在广州,往年的广交会他们都是在出口展馆,今年刚转移到进口展馆。
进口展馆的参展商们都坦率地告诉记者,他们看重的其实只是广交会这个平台,而目标客户并不是中国的采购商,而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
在人民币升值、银行利率上升、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挤压下,出口企业今年遭遇到困难,在广交会上,很多地方都能感受到外贸形势的这种变化,客商数量减少,成交额增速下降,而在广交会设立的进口展区,记者却又感受到另外一种气氛。
在每年参加广交会的外商中,美国商人的数量一直位居前列,在今年的广交会进口展馆里,美国展区同样是最醒目的,然而记者转了一大圈,却奇怪地发现,在进口展馆参观、询价的几乎都是外国的采购商,很少能够见到中国采购商的身影,而满眼所见到的都是电子产品、厨卫用品等等,并没有看到什么高新尖的技术和产品。
美国参展商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都是在美国洛杉矶生产的,这些展品也都是从美国不远万里运过来的,不过在这位参展商的名片上,记者却发现,其实这家公司在中国的浙江也有工厂,而在香港展区,这位参展商则毫不忌讳地告诉记者,其实他们的工厂就在广州,往年的广交会他们都是在出口展馆,今年刚转移到进口展馆。
进口展馆的参展商们都坦率地告诉记者,他们看重的其实只是广交会这个平台,而目标客户并不是中国的采购商,而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
实际上不少敏锐的中国企业也开始意识到做低端产品会失去自身的竞争力,只有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才能赢得市场。
美尔雅集团董事长杨闻孙:“做一件高档的服装,它的加工费可以是低档服装的几倍乃至十几倍。”
杨闻孙一直非常反感“做服装没有技术含量”的说法,在他看来,服装鞋帽这些典型的中国制造产品,同样可以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带来高的附加值。
杨闻孙告诉记者,200多道工序衣服已经很不错了,不过像这样一件西服却需要700多道工序,不仅如此,杨闻孙还为这件西服上的某些工艺还申请了专利。
和美尔雅一样希望通过提高技术含量来提升产品附加值的企业越来越多,在今年的广交会上,企业们纷纷展示它们最近研发出来的高档产品。
欧阳俊:“像我们开发最新的这个homeGMV,它在欧洲市场是非常流行的,而且这个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它同时可以制冷也还可以制热,还可以提供卫生热水,这卫生热水你可以用来淋浴,也可以用于地板的制热,这种产品的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我们在这里面有很多专利的,包括一些欧洲的一些老牌的空调制造商,实际上他们也没有这种产品,所以变成我们这些产品很有市场,很有竞争力,很有科技竞争力。”
欧阳俊说,和普通的空调相比,这种产品拥有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大的利润空间,所以能够比较轻松地抵御汇率变动、原材料涨价带来的风险。
很多人都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压力有多大?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对中国企业的压力有多大?第103届广交会用一种残酷的现实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纺织展区的冷清和订单的锐减表明,类似于纺织业这样的出口行业已经遭到了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成本上涨的重创;电子信息产品也遭遇了同样的危机,规模和景象大不如前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广交会不仅仅是“中国第一会”,更是中国出口经济的“晴雨表”。来自第103届广交会上的现实表明,“中国制造”正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国外的误解和曲解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则是人民币升值和成本的上涨挤压了它们的生存空间。
很多企业在这种挤压之下倒闭了,另外一些企业选择迁徙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区域。但是有一些企业却选择了坚持,他们通过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积极参与产业链上游的国际竞争。他们不但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且发展得比以前更好。对于“中国制造”来说,目前的尴尬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如果能够借助这样的机遇将“中国制造”进行产业升级、产品更新,变成“中国创造”,那么尴尬和危机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如果墨守成规、继续在产业链下游进行低价格、低技术含量的拼杀,这样的公司,即使是再好的政策扶植恐怕也难改变被淘汰的命运。
主编:周人杰
记者:殷莉
来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