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86 771 4899330

首页 -> 行业市场 ->成本压力促白电企业“出海”提速

成本压力促白电企业“出海”提速

编辑: 发表时间:2008/4/25 浏览次数:4543


  •   陆刃波认为,国内的成本提升,将一些低端的产品生产转移出去,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

20年河东,20年河西。高速的经济发展,使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开始向更低成本的国家转移产能。近日,美的电器在越南空调调生产线投产后,另一空调领域巨头格力电器也宣布,其在越南的生产线于4月中旬投产。此外,格兰仕也宣布计划在越南设立生产基地。而记者昨日从苏泊尔方面获悉,该公司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苏泊尔越南责任有限公司即将投产,项目总投资为1500万美元。预计一期投产后产值达到3500万美元,全部投产后生产产值将达到1.6亿美元。

此前,美的在越南的小家电生产基地已经投产,除越南以外,还同时宣布了在俄罗斯、印度两地投资设厂计划,而格力在巴西、巴基斯坦也建立了空调生产基地。

“企业只有走出去才能化解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带来的成本上涨风险。”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姜风认为,多种因素刺激下,家电制造大国的成本优势开始逐渐减弱,已经具备了一定实力的巨头,从产品的输出开始谋求技术、品牌的输出。

越南成投资“热土”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筹备,格力电器(000651)越南生产基地的厂房建设、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及人员培训工作已基本完成,第一台在越南生产的“格力”牌空调于4月中旬正式下线。这是继在南美巴西、南亚巴基斯坦建厂之后,格力电器在海外建立的第三个空调生产基地。

记者获悉,格力越南生产基地位于胡志明市著名的新加坡工业园区内,总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全部生产“格力”品牌的家用空调产品,年产量规模10万台(套),是目前越南年产规模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年初,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越南投资建设空调组装厂项目已获核准。据悉,美的越南空调项目总投资约4000万美元,该项目将分为3期,计划在3年内全部完成,3年后计划达到150万台产能。此前,美的越南工业园已在2007年初建成,但该工业园只生产电饭煲、电磁炉、电水壶等小家电产品。

此外,格兰仕方面也宣布,越南工厂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动工,明年投产,一期生产微波炉,二期生产小家电,三期生产空调。其越南基地一期大约有300万台年产能,约占格兰仕一年微波炉出口量1600万台的15%-18%.苏泊尔方面指出,东南亚市场距离中国较近,制造业发展速度和规模与中国近似,人力及物资成本具备相对优势。苏泊尔越南基地是苏泊尔未来辐射整个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主要阵地,有利于苏泊尔产品在整个东南亚市场的快速扩张。

最近各大企业的举措表明,越南作为东盟十国的成员,由于其吸引外资力度加大、优惠政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已经逐渐成为家电企业投资的热土,成为中国家电企业走出去的制造基地、出口基地和战略据点。

低廉成本的诱惑

“这种走出去的做法,慢慢会成为一种趋势。”家电行业资深专家陆刃波认为,家电行业走出去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面对越来越高昂的成本和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在国内生产家电原有的成本优势开始削弱;其次,东南亚的市场在迅速扩大,印尼、越南等市场处于起步阶段需求旺盛,并对东盟的辐射效应明显;再次,家电企业选择一些正忙于招商引资、走革新开放之路的国家投资,显然会享受充分的政策优惠。

陆刃波认为,国内的成本提升,将一些低端的产品生产转移出去,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而实际上,在全球产业大转移过程中,包括欧美、日韩的品牌向中国转移的过程中,也是从低端生产开始,而随着对中国市场了解深入、跟随中国经济发展的浪潮,逐渐延伸产业链条。显然,包括美的、格力等家电巨头,已经开始有实力慢慢重复欧美企业的道路。

另一方面,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珠三角、东部家电产区已基本达到产业链的饱和状态,土地资源更是稀缺,生活成本、教育成本等也相对较高。而相对昂贵的生活费和相对较低的收入已很难再吸引大批的内地工人,以至于近年来沿海地区工厂出现产业工人缺乏而导致开工不足。与此同时,出口退税的调整、人民币升值以及新劳动法的实施,又将企业的成本拉得更高。

相比之下,东南亚国家的优惠政策以及低廉的成本,成为吸引各大家电企业的关键因素。以越南为例,其一个工人每月的工资约为60美元(约合420元人民币),而珠三角现在每个工人的月收入为1500元左右,此外,越南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行革新开放政策,组建工业区推行多项优惠税收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加上越南所在的东盟贸易区正在实施减税计划,都成为吸引了中国家电企业投资的动力。

自有品牌借道出海

陆刃波认为,企业之前的出口多数是纯粹意义的产品出口,但未来制造的转移将是一种趋势。在这种转移的过程中,家电企业已经开始输出品牌,在东南亚等国家,美的、格力、TCL等企业都是以自我品牌进行扩张的。

不过,美的制冷集团总裁方洪波认为,美的的全球化处于由产品出口向海外制造转移的阶段。而实际上,这也是整个中国家电出口目前的发展阶段。

此前,随着反倾销、关税等贸易壁垒增加,直接向国际市场打出自有品牌所付出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都还太大。而与此同时,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部分国家产业链逐渐完善使建厂成本不断下降,中国企业海外设厂迂回前进规避壁垒的时机逐渐成熟。最重要的是,中国家电行业尤其是白电领域,已经出现相当强势的品牌。

中华商务网数据甚至表示,中国空调2007年出口所占比例首次超过内销。但对于空调行业而言,2008年还是颇为引人关注,因为从年初各大空调厂家得到的消息可以看到,这一年空调业出口的将不仅仅只是产品。

有分析认为,除了向海外输出产品以及更多地投资之外,中国家电行业从2008年开始还将逐步输出“品牌”。从去年开始,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有计划地提高自主品牌的销售比例。比如美的空调的计划是,2008年自主品牌达到18%,2010年达到40%.而海尔有关人士更是认为,近年来,中国空调产品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印度、越南等低成本制造国家对中国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成本的竞争已经毫无意义,品牌和品质的竞争才是根本所在。

■旁边报道

“出海”战略利弊辩

化解汇率风险;降低人力成本;减少税收支出

格兰仕外贸管理办副主任刘贵中表示,“走出去”一是化解人民币升值风险;二是珠三角出现“民工荒”,人工成本大幅增加;三是弱化税收影响(中国家电产品出口退税率从17%降至13%)。

考验企业综合实力;人才储备不足;面临水土不服

不过,诸多利好的背后,也不能否认“走出去”设厂是有风险的,比如对企业资金实力、管理能力、海外市场扩展能力、人才储备的考验,以及在海外不同国家政治、文化、经济体制差异带来的生存环境考验等等,任何一个方面的考验通不过,都可能导致企业投资的失败。据悉,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的曾经在越南“试水”开办风扇厂,但后来经过一两年的论证,最后决定放弃。调研发现,越南表面看有工资低等优势,但产业配套能力极差,制造的综合成本未必比中国低。

对策

以OEM为主,各取所长

姜风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OEM、产品输出的经验,家电企业相比十几年前,已经更加了解各地的投资环境和游戏规则,而目前,由于各大企业选择的都是文化相近的越南市场,都采用组装的形式走出去,因此她认为,这种投资的风险并不大。

不过,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各大企业还是有不同的做法:

[格兰仕]日后将把低端型号的产品逐渐转移到越南去生产、再出口,而其顺德、中山的工厂将逐渐转向高端产品的生产。

[格力]对“走出去”一直持审慎态度,坚持“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国际化战略,格力空调自1999年进入越南市场,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当地经销商和消费者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美的]初步计划2006年-2010年的重点是从大规模制造、分销引领型企业转变为技术引领型企业。未来将在海外建立5-7个研发中心。

■记者观察

全球品牌诞生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企业向海外拓展的紧迫性来自于两个现实原因:一是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二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保护期于2006年结束,要按承诺开放市场。

不过,这轮产能转移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现象:白电声音强于黑电,而白电走出去的,都是在无数次洗牌后剩下的大企业。这个过程,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日本空调企业大举进入中国的情形,现在只不过换成了中国企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渗透。

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步步进逼,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能源、产业、人才、市场等资源基本全球化配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家电制造工厂,但是中国家电制造仍然处于整个世界家电制造业链条的较低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国际化的品牌,也没有核心的技术。随着白电领域巨头的崛起,有分析认为,未来在中国诞生国际性品牌仅是时间问题。

此前,美的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享健将美的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步做世界工厂,不强求把美的品牌推到全球,但在中国打美的品牌;第二步,参股或控股一家国际的二线品牌;第三步,最终成为品牌运营商。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为国际品牌打工的过程,慢慢积累实力,提高国际化的能力,学费已经交过,中国家电企业已经到扬帆出海的时候了。黄汉英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黄汉英实习生詹明  来源: 南方都市报(广州)

   分享到:

标签:

官方互动

中越博览网官方微博

联盟单位:广西中国-东盟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处、南宁会展行业协会、东盟商务中心
运营单位:广西南宁华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86 771 4899330
CopyRight © 2014 桂ICP备11003182号 技术支持:南宁烟寒网络公司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86 771 4899330
参展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