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86 771 4899330

首页 -> 行业市场 ->越南新娘,在不习惯中适应中国生活

越南新娘,在不习惯中适应中国生活

编辑: 发表时间:2010/11/25 浏览次数:5401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25日报道:阿蕊(音译)来中国已经四个月了,但是依然只能说简单的中文。这个从越南北部农村通过相亲嫁到北京的新娘发现生活中依然有很多的不适应。她在这个离家乡千里之遥的陌生城市里没有任何朋友,因为语言的问题,平日里和自己的丈夫也少有交流。

不过她依然满意现在作为一个家庭主妇相对舒适安逸的生活。四个月之后,这个瘦弱的女人长胖了一些,原先她近1米6的个头,却只有37公斤。

“这里的冬天太冷了,而且我有时会觉得很孤单。但是丈夫对我很好,我现在的生活还不错。”阿蕊用断断续续的中文说道。

她59岁的中国丈夫姓崔,11年前结束了一段不成功的婚姻。苦于中国的婚介所一直没有办法帮自己找到合适的伴侣,今年7月,崔决定去越南碰碰运气。

5月的时候,崔把原先在海淀区上庄村的一片4.3公顷的苗圃以970万的价格卖出。现在他正在申请去加拿大的投资移民,如果成功的话,阿蕊和崔14岁的儿子会一起过去。但是儿子并不喜欢崔的越南新娘,他从来没有和阿蕊说过话,也拒绝吃她做的任何饭菜。

阿蕊今年35岁,在她的家乡,这个年纪还没有结婚的女人几乎没有。在越南的时候,阿蕊靠给当地小贩做简单的家庭手工赚取微薄的薪水,每个月大约500元。

不过崔仍然觉得自己的年龄对于阿蕊来说有点儿太老了,觉得对她有些不公平。

目睹了自己的姐妹和许多朋友的不幸婚姻,阿蕊对于婚姻有一种恐惧感。之所以最后决定嫁到中国,是因为越南当地的“养妈”,也就是红娘,告诉阿蕊和她的家人中国丈夫会很体贴自己的妻子,很好很可靠。

但即使结婚之后,阿蕊的家人依旧不太放心。她的哥哥和她一起来到北京,住了一个多月,以确定阿蕊的安全和这段跨国婚姻的可靠性。

阿蕊之前连自己家的县城都没有出过,来到北京之后,惊讶于这个大都市成片的高楼和拥挤的人群。

早晨去菜市场买菜以及一天两次的打扫房间是阿蕊每天必做的事。买了一些足够应付一季寒冷的冬装之后,逛商场已经不是阿蕊的乐趣,她更喜欢在丈夫的陪伴下在大街上或是在公园里闲逛。

崔特意在离开越南之前买了两本小字典,但是后来发现对于日常的交流并没有起到太大的帮助,因为字典的词汇量有限,翻译得也很粗糙。

“有时候阿蕊的心情会不太好,但是因为她没有办法表达,所以我也不知道她究竟在想些什么。”崔说。

“我就是希望她的语言水平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快点儿进步。据说一般情况下,越南新娘在中国待一年左右,日常的沟通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阿蕊和其他像她这样通过相亲嫁到中国来的女孩儿一样,对于陌生人有一种防备心理。在谈及有关于自己老家的亲人以及现在北京的生活,并不愿意说太多。

如果家里来客人了,阿蕊会很安静地坐在丈夫的身后看电视,虽然她几乎就不知道电视里到底在说什么。

越南新娘阿香(音译)也一样。自从9月和丈夫杜建明回到北京之后,她一直拒绝和丈夫的朋友见面。

“最开始的时候,她甚至对于我的亲姐姐和我的亲戚态度都很冷淡。有时候挺尴尬的,别人也会觉得她有点儿不懂礼貌。”杜建明说。

阿香在从越南到北京的路上情绪一直十分低落,每天只吃半碗饭。到北京的最初两天,她往家里打了5次电话,因为想家总是边打边哭。阿香在越南的家里没有网络,她的家人只能挤在网吧里和她视频。

空闲的时候,阿香喜欢在网上和自己的朋友们聊天,杜建明为此专门安装了越南语的软件。

“有时候我确实没有办法清楚地和我的丈夫以及他的母亲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过,我只能接受这个状态。”阿香费劲地用中文说道。

阿香和阿蕊的丈夫都是通过戴文胜的相亲团找到自己的伴侣的。从去年9月开始,戴文胜每个月都会组织10个左右中国大陆的男士到越南相亲,迄今成功的已经近百对。

戴说通常情况下,越南新娘都会经历1到3个月的过渡期。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她们会非常思念亲人,还得面对由于语言不通而带来的误解。不过戴说,适应的能力因人而异。

为了帮助希望嫁到中国的女孩儿尽快地度过语言关,戴已经和越南当地的养妈阿珍一起开办了为期一个月,每期20个女孩儿左右的短期中文培训班。

10月的时候,戴邀请阿珍一起到北京作了一次回访,想让这个红娘亲眼看看嫁过来的越南新娘真实的生活状况。

在北京一周多的时间里,丈夫们带着自己的妻子陪着戴和阿珍游览北京各大风景名胜,轮流请客。为了表示感谢,其中一位丈夫主动负担了住宿的费用。

“北京的30对夫妇里,只有两对有争吵很厉害的情况,因为双方的脾气都太过急躁了。”戴说。“但是你也知道,即使夫妻双方生长在同一个文化背景之下,意见分歧也是难免的。”

戴自信地认为越南新年现在碰到的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失。他举了小黄(音译)和丈夫李加雷的例子。

小黄三年之前嫁到了广西东兴市。最初的时候,夫妻俩也只能通过画画和网络上的翻译软件进行交流。李还给妻子买了幼儿园和小学的教材,帮助妻子从拼音学起。

“我们家里就是字典最多了,”小黄用带着广西口音的流利普通话说道。“不过我觉得最有用的还是看电视新闻和电视剧,可以对照着字幕学习。”

大约一年半之后,小黄在交流上已经几乎没有问题了,她还能在丈夫的蛋糕店里帮助照顾一些越南人的生意。

虽然小黄现在还是不太习惯广西“太过油腻,味道太重”的饭菜,李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根据越南的习俗,他15个月大的双胞胎女儿要叫妻子大哥刚出生的小女儿姐姐,他们依然满意自己当初的选择。

“最开始的时候总是很困难的,”小黄说。“但是我从来没有失去信心,我始终相信什么都会慢慢好起来的。”(中国日报记者 郭书含  编辑  裴培)


   分享到:

标签:

官方互动

中越博览网官方微博

联盟单位:广西中国-东盟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处、南宁会展行业协会、东盟商务中心
运营单位:广西南宁华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86 771 4899330
CopyRight © 2014 桂ICP备11003182号 技术支持:南宁烟寒网络公司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86 771 4899330
参展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