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86 771 4899330

首页 -> 行业市场 ->中印制造优势角力:转移的订单

中印制造优势角力:转移的订单

编辑: 发表时间:2008/3/31 浏览次数:3507


零部件调查篇
  "以前印度配套工厂的一些业务人员都是求着我们,现在跟我谈话气都粗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顾春峰有些无奈地说。
  顾春峰是华纳圣龙(宁波)有限公司的业务经理,他向记者坦陈,目前公司在出口南非的一些汽车零部件业务上,正在与印度兄弟工厂博弈。"在螺丝等低端汽车配件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印度的价格优势。"身处一线的他,真切的感受到了来自印度的竞争压力。
  而实际上,当国内多数人认为印度汽车制造业"不足为患"的时候,印度企业低成本控制所带来的威胁悄然逼近。
  配套转移
  "欧美等国家的零部件采购商开始对印度的配套业产生信任了。"顾春峰说。华纳圣龙(宁波)公司是美国博格华纳集团(世界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在中国开设的子公司,其竞争对手就是该集团在印度的子公司。据顾介绍,此前印度公司的业务是跟着中国公司学,但随着印度工厂在制造、技术、成本控制力等方面也在逐步提升,"来自欧美的订单开始向他们倾斜了"。
  "我们最近在印度刚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主要生产塑料油箱配件。"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亚普看中印度汽车塑料油箱系统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
  很显然,中国作为低成本零部件采购国的优势正面临其他亚洲国家的挑战,尤其是印度汽车配套市场,正在吸引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制造商。
  去年10月,本田对外宣布,在东南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付诸实施,并且本田在印度的工厂累积产能达到30万辆,本田将利用低关税政策在印度采购发动机零部件。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去年底也对外宣布,要在两年之内把从印度的零部件采购额从7600万美元增加到1亿美元。
  国际零部件集团麦格纳也在考虑从印度采购零部件。"未来十年,印度而非中国将成为汽车企业关注的焦点。"麦格纳集团总裁马克·霍根认为,印度的原材料充足,特别是高质量的钢材。同时,印度劳动力本比中国更有竞争力,而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却在不断上升。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制造业月均人工成本为250~350美元左右,而印度制造业如汽车零部件工人月薪仅60~70美元。
  印度崛起
  随着大量零部件采购商的目光逐渐转向印度,其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出口业务也在与日俱增。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印度汽车零部件出口额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2年,印度汽车零部件出口额仅为5.78亿美元,而到2005年,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14亿美元。例如,在过去5年中,仅美国从印度采购的汽车零部件就从1.79亿美元增至4.6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8%)。
  注重开发和创新,也是印度零部件生产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根据用户提出的产品改进要求促使制造公司改变设计思路,采用最先进的工艺加工自主锻造的产品,使公司的业务保持高速增长。
  同时,利好的发展局面,更是刺激了印度本土零部件企业对外扩张。印度本土最大的汽车电池制造商,Minda工业有限公司(MIL)在2006~2007财年的销售额增长了44.22%,净销售收入达到386.6亿卢比(约43.15亿元人民币)。而在2005~2006财年,该公司的净收益仅为268.05亿卢比。目前,Minda公司的下一步计划是在世界范围内参与竞争,并摩拳擦掌准备抢占东南亚市场。
  记者通过对印度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ACMA)的采访了解到,在2012年之前,印度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收益将以15%的年增长率增长。至2015年,这一市场的潜在交易额将高达400亿~450亿美元,而其中出口所占的比重将达到50%。
  中国压力
  "汽车零部件分高中低三个层次,目前国内在高端汽车零部件方面并不具备优势,中端零部件在最近几年开始有所发展。但在低端制造如电池、轮胎、门板、小电机等方面,中国的出口额的确受到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的挤压。"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陈光祖说。
  其实,就中国和印度而言,印度在劳工成本低、语言及具备软件背景人才方面拥有许多优势,的确是许多零部件配套商转移设厂的理想地点。顾春峰也表示,印度的钢铁等产业发展较好,加之此前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在行政管理等方面也更欧美化,更易于国际采购商接受。
  "虽然目前只有部分国际采购商向印度转移订单的迹象,但趋势值得我们注意。"盖世汽车网CEO陈文凯分析,印度在5年之内还不足以成为中国的威胁,但国际采购商在技术含量相同的基础上,更注重价格和成本,高速发展的印度零部件产业会对中国制造巨大的压力。
  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中各大OEM厂商来说,在严峻的形式,将工厂外移或将业务外包已经是必要的营运策略。"中国沿海城市的制造业也开始有梯度向内地转移,这是一种内部吸收成本增长的方式。"陈光祖说。
  陈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硬件条件,与印度本土环境差不多,零部件向内陆地区的转移,是中低端零部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国内零部件企业也应从内部吸收日益增高的成本,加强管理,扩大规模,减少物流运输等环节的成本。要考虑物流与区域等综合因素,而不是简单的依靠低成本和低劳动力。"顾春峰急切地说。面对印度日益逼近的低成本优势,中国厂商的"自卫反击战"似乎一触即发,自然,好戏会持续上演。(余跃)  中财网
  中国经营报
   分享到:

标签:

官方互动

中越博览网官方微博

联盟单位:广西中国-东盟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处、南宁会展行业协会、东盟商务中心
运营单位:广西南宁华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86 771 4899330
CopyRight © 2014 桂ICP备11003182号 技术支持:南宁烟寒网络公司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86 771 4899330
参展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