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86 771 4899330

首页 -> 行业市场 ->中国展览界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中国展览界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编辑: 发表时间:2007/12/17 浏览次数:3462


    中国展览业是个十分年轻的行业。新中国成立后展览作为商业活动,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八十年代初。而作为一个行业,开展行业活动是从2000年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展览和会议展示会(简称:展中展)开始,在那次会上,“中国展览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的专题演讲吸引的听众人数和热烈反响都出乎意料之外。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现代展览业只有不到十年的历史。
  展览作为一个新型行业,在过去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有了飞速的发展。不少大学里设立了展览专业,招收本科大学生。随着各地场馆的建设,有关展览的各种培训班和研讨会的举行犹如雨后春笋,数不胜数。展览媒体从无到有,现在有影响的展览专业媒体已有好几家,很多报纸还开辟了展览专栏,还有不少展览网站,研究和探讨展览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发展也成了热门话题。
  到目前为止,中国每年举办的展览已超过3,000个。新老展馆面积已超过350万平方米,由展览所创造的价值每年以超过20% 的速度增长,大大超过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中国展览界呈现出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
  然而在这大好形势的背后,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阻碍着中国展览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几个热门话题,却存在一些误区,愿在此与大家探讨。
  1. 关于会展经济1:9的带动效应
  展览和会议是大型经济活动,可以带动旅游、运输、装修、交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但其带动的效应取决于展会的规模、品牌效应(展品的质量和主办单位的服务),国际化程度(如国际或外地参展商及观众的比例)等等。如广交会、北京、上海的汽车展等这样大型的知名品牌展,其带动的经济效应是显而易见的,比例也许大大超过了1:9的效应。而一些地方的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展览则谈不上带动效应。因此在谈到会展经济时,不能教条地用固定的比例来套。现在各地的场馆建设热,与此不无关系。
  2.    关于场馆建设的规模和管理问题
  在媒体关于“会展经济带动效应”的热炒下,我国各省市掀起展览场馆建设的热潮,不仅省会城市建,二线城市,甚至一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也纷纷上马。面积大多在5万至10万平米之间。据最新的媒体报道,我国目前展馆面积已超过500万平米。还有人说,展馆面积不能少于10万平米!新建的场馆动辄投资几亿甚至几十亿。在一些展览新兴的地区,场馆建好了却没有多少展览,展览的收入还不够场馆的维护费。一些地方的场馆,只注意把场馆作为形象工程,既不实用,维护费用又高。不但不能收回投资,甚至建成后政府还要贴补。
  我们应该在已有的场馆建设中吸取教训。场馆建设应该因地制宜,应该整体规划,分期建设。除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外,一期建设不要超过5万平米,如果发展得好,可以根据需要再扩建。展馆的建设应纳入城市规划,注意交通,周围环境。展馆是个大型经济活动场所,特别要注意有人性化的服务设施,方便参展商和观众。
  建设场馆,首先要培养一批专业的管理队伍。制定合理的场馆出租的价格和各种服务的价格也很重要。最近有些报道说展馆的价格这几年直线下降,价格下降原因很多,有些是正常的,如北京、上海的场馆,以前由于供不应求,场馆和办展权在某种程度上有垄断的因素,场馆价格一直比较高,下降主要是国际展览面积的价格。现在可以举办展览的场馆多了,价格下降是很自然的事。中国进入WTO后,国内外的场地价格逐步并轨,国内场地价是逐步上升的,这也是正常的。另外,场馆的价格也应随着淡旺季而变化,一般来说每平米场地出租面积是展览销售面积的20%。除了地方经济吸引力等宏观因素外,从微观上来说,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场馆管理的关键。
  3. 关于会展教育和交流问题
  随着中国展览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形式的会展教育也蓬勃掀起。特别引人注意的是不少大专院校设立了会展院系,包括不少重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贸学院、广州中山大学、北京第二外语学院等等。会展管理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管理人才。涉及经济、财务、管理、外语、市场、广告、传媒、美术设计、IT软硬件的知识等和各个行业的专业知识。在大学本科设立专门院系化几年的时间学习会展反而会局限学生的能力,况且一些指导老师既没有系统的会展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是否能培养出会展人才是个很大的问号。学校里应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变能力,学科不宜分得太细。会展公司或展览场馆可以在社会上广纳各方面的人才,再经过专业培训和实际锻炼,就能脱颖而出。
  另外,行业之间各种形式的交流及参加国外的培训班和展览业务的专题讨论会,也有助于不断提高我们的办展能力。 
  4. 关于展览数量的统计和评估
  每当笔者谈起中国展览的一些统计数字时,心里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因为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展览行业的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可以说,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也就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现在我们说每年有约3,000个展览。请问这3,000个展览到底是什么标准,是一千米以上的还是三千米以上的,是国际还是国内的。说到面积是净面积(实际展台面积)还是毛面积(整个展览会的占地面积)等等问题。笔者在此不是较真,国外发达国家就是制定很清楚的评估标准,而且统计数字都是精确到个位数,这些数字包括参展商、观众、展览面积(净面积)等等。
  应该说,中国的展览业在过去几年中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不能躺在已经取得的成绩簿上,我们的发展是粗放式的。中国现在展览场馆面积,展览数量上已经名列世界前矛,可以说是展览大国,但要继续发展,真正成为一个展览强国,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各地成立了不少展览协会,但全国还没有一个展览行业协会,不能制定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就不能对中国展览业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也就不能制定有远见的决策。
  5. 关于政府办展及其在会展业里应起的作用
  最近几年,政府所办的展览项目有增无减,尤其是在一些新兴的展览城市政府出面办展的现象更多。不少地方,政府投了巨资建设了漂亮的场馆,没有当地有影响的展览也说不过去。培育一个有影响的展览,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不久前在郑州和去年在长沙举办的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不仅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还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重视。这样的活动非一个企业能胜任的,展览的结果也是令人欢欣鼓舞的,贸易成交量和吸引的投资都以上百亿来计算。这样的例子不少,甚至包括北京的科博会、上海的工业博览会。
  但是政府出钱出力来办展是否是长久之计呢?好像不是。厦门的投资洽谈会已办了多年,据说至今还是亏损的,说明政府办展有勃于市场运营规则。政府在初期出面支持一些代表国家、省市办的展览,固然可以增加号召力和可信度,但在运营过程中,却是大手大脚,往往是投入的比支出的大,场面上轰轰烈烈,实际服务上松松垮垮,主要精力放在开幕宴会等礼宾活动上。在展览举办的初期还可理解,但一旦展览逐步成熟,政府就应逐步退出,由专业的展览公司来操作,重点放在为参展商和观众的服务上,精简礼宾程序及其支出,财政上应逐步走上自负盈亏。如北京的国际机床展,北京、上海的汽车展等等,没有政府部门的具体解入,这些品牌展在行业里、社会上影响很大,经济效益也不错。
  政府到底应该做什么呢?政府在软件建设上要制定政策、法规;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如行业协会,研究会,专业媒体等等,利用他们掌握了解的行业信息和动态,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根据统一的标准来做出统计,引导行业的发展。在硬件上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做好城市规划,在交通、服务设施及绿化环保等方面支持场馆建设。总之,政府要做好领导,创造好的软硬环境,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努力学习,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管理制度,总结自己的实际经验,在实践中创新,在行业中提倡求实而又有远见的作风,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包括媒体的素质,中国展览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是大有希望的。
 
      会展研究会
   分享到:

标签:

官方互动

中越博览网官方微博

联盟单位:广西中国-东盟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处、南宁会展行业协会、东盟商务中心
运营单位:广西南宁华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86 771 4899330
CopyRight © 2014 桂ICP备11003182号 技术支持:南宁烟寒网络公司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86 771 4899330
参展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