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86 771 4899330

首页 -> 新闻列表 ->中国-东盟需要深层次农业战略协作

中国-东盟需要深层次农业战略协作

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07/12/19 浏览次数:1254


 近几年来,中国与东盟双边农产品贸易已经取得了飞速发展,现在,如何在新时期内构建双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重要而又迫切的课题。为此,12月12日下午,记者专程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独家采访了黄汉权副研究员。黄汉权向记者阐述了中国与东盟需要在农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方面进行协作的战略意义,并告诉记者他们即将开展的“中国-东盟农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协作战略研究”课题的相关工作。

  中国与东盟进行农业战略协作具有重要意义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10国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旨在2010年与东盟的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六国建立起自由贸易区,与东盟其他四国在2015年实现该目标。农业是中国-东盟第五次领导人会议中确定的面向21世纪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即双方合作第一阶段(“早期收获”计划,2004~2006年)的主要内容。按照“早期收获”计划,中国和东盟六国对《海关税则》第01~08章近600种产品的双边贸易进行减税,最终于2006年将这些产品的关税降到零,其他四国将于2010年实现。这600种产品几乎都属于农产品的范畴。这意味着,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国家而言,到2010年农业贸易的关税将不再存在,双边的农业合作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以来,双边农产品贸易取得了飞速发展,人才培训、技术交流、试验示范等合作项目也取得了积极进展。随着双边贸易的发展和合作的深化,一些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其中中国(如海南、云南、广西等省区)与东盟之间以亚热带水果为代表的同类产品过度竞争尤为突出。这类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深化双边农业协作,制定区域性互利共赢的农业产销协调政策予以保证。

  对中国而言,随着土地、劳动力、农用生产资料等成本的快速上升,农业生产成本也随之提高。中国国内本轮以粮食、猪肉价格为主导的农产品价格上涨正是这种趋势的集中反映。有学者认为,这预示着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中国农产品供求关系进入偏紧阶段。这种判断正确与否还需要深入的研究,但中国农业资源日益短缺和生产成本不断将对中国农业发展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相比而言,部分东盟国家拥有较为明显的生产要素和农业资源优势(如劳动力、土地成本低,农业资源丰富)。而中国的优势将更多地体现在技术、资金、市场空间等方面。如何更好地发挥各自农业的比较优势,通过合理的农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构建双边分工协作、互惠互利的农业布局,是一个涉及双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同时,应对全球农产品竞争,中国和东盟也都需要进行战略性的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和升级。在这两个经济体贸易自由化的前提下,如何通过系统、有序的协作,制定中国与东盟互动的农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方略,进一步加强双边合作,避免相同产业环节内的过度竞争,共同提高区域内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全新课题,需要进行战略性的研究和规划。

  在此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提出了“中国-东盟农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协作战略研究”课题。

  黄汉权介绍说,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东盟农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协调战略,统筹推动两个区域的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联动发展,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关系紧密、错位发展的农业产业布局,能够增强双边农业互补性和分工协作,避免过度竞争,增强中国和东盟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区域内农产品供给能力,联合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风险,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东盟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帮助东盟国家农产品更好地进入中国及世界市场,有效保障中国的食物安全,而且有利于增进两个经济体农民的生产收益和消费者的社会福利,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互利合作和政治互信。

  更进一步,这种农业层面的战略协作如果能够成功,将可以对其他领域的合作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并能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各个经济体走向更高层面的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即将深入研究中国和东盟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状况

  黄汉权介绍说,“中国-东盟农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协作战略研究”课题拟于2008年1月启动,至2008年12月结束。课题将通过对东盟部分国家及中国若干地区的实地调查、研究分析等,了解中国和东盟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状况,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构想,为实现中国-东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课题组希望结合项目研究,增强中国研究机构与东盟各国相关研究部门的合作,为长期协作奠定基础,并以课题研究为平台,促进中国政府工作人员、研究人员与东盟各国政府工作人员和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中国-东盟进行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协作的战略意义。将分别从中国、东盟两个角度,生产者福利和消费者福利、经济和政治等若干层面展开分析。

  二是调研中国-东盟农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践及分析存在的问题。课题将全面了解中国-东盟各国的农业结构状况及各国涉农部门和相关组织在本国农业结构优化及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分析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中国-东盟相互独立的农业结构调整、升级政策带来的相关问题,重点分析双边贸易带来的同质产品的过度竞争问题;考察当前双方农业协作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三是分析中国和东盟推进农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战略协作的机遇和挑战。通过考察中国和东盟各国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尤其贸易)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揭示双边战略协作的机会。中国农业的问题拟从农业生产成本、农业比较收益、耕地与水资源、粮食安全、农产品需求、南方地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农产品流通、农业贸易壁垒以及农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考察。东盟各国农业的问题主要从技术水平、生产结构、市场空间以及产业链条的延伸等方面展开考察,具体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中国和东盟的农业合作也面临着挑战,比如国际环境、各国要素禀赋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比较优势的改变、发展阶段的变化等因素都有可能增加有效协作的难度。

  四是农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协作的战略思路。中国与东盟双边应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探讨区域内的农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协作发展战略。战略目标的设定着眼于区域内农产品关税零壁垒的前提,以及未来区域内要素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并考虑国际农业生产和贸易的大环境。

  五是根据中国-东盟各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国情及战略协作的要求,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据介绍,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属的研究机构。它是中国国内本领域最有权威的研究机构之一,主要服务于中央政府的经济决策,对中国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形成、中国政府的制度建设具有较大的影响。研究所从事包括农业在内的产业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产业规划与政策、行业管制等方面及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参与国家战略规划、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长期以来,研究所已经为中央政府提出了很多高水平、有影响的政策意见和建议,不少政策意见和建议被国务院采纳,形成国家政策和制度安排,有效发挥了智囊团的作用。

  包括黄汉权在内的课题组,是我国农业研究领域具有领先水平的专家组,他们在“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与升级”领域已经有很好的研究基础。据介绍,他们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相关研究包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中国农业结构升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思路》等。

  随着课题的深入,我们将继续跟踪报道课题进展情况。我们期待中国与东盟在农业方面的协作顺利进展,也期待通过课题的进展,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往来。

本报记者 文彤 王知宇

   分享到:

标签:

微博

中越博览网官方微博

联盟单位:广西中国-东盟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处、南宁会展行业协会、东盟商务中心
运营单位:广西南宁华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86 771 4899330
CopyRight © 2014 桂ICP备11003182号 技术支持:南宁烟寒网络公司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86 771 4899330
参展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