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涅槃后的重生之路
■核心提示
工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前沿的地理优势等促使顺德外贸企业曾经非常辉煌。但这种辉煌目前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民币升值、贸易主体的多元化、工业企业对贸易代理依赖程度的下降等,使顺德外贸企业面临市场竞争、需求下降以及自身生存的多重压力,必须由传统的简单贸易业务模式进行战略转型。
■故事
一个家具贸易公司的无奈
李总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了一家家具贸易公司,他看中的就是顺德强大的家具制造资源。那时候生意很好做,进货源和出货源都非常畅通,家具制造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国内很多大城市的批发商也排着队来拿货。后来,他取得了出口经营权,开始主要放在外贸上,到2000年,他的主要客户都是以国外大进口商、批发商为主。“那时候的日子很好过,国家有很高的出口退税率,因此外贸的利润很高。”李总现在回想起那已经过去的辉煌有点黯然。
好日子没有多长,2000年左右,中国加入WTO后,李总发现市场正在起变化。他发现做外贸的企业仿佛一夜之间突然都冒了出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李总当时并不知道,其实,这只是外贸行业由辉煌走向没落的开始。
2005年左右,人民币升值压力、出口退税几次下调、原材料价格猛涨,贸易公司的利润空间出现大缩水。李总还发现一个“要命”的现象:不少国际大零售商在中国采购已经本土化,即在中国设立采购办公室从而选择直接面向工厂。他们为了降低成本,跳过贸易商以更低的价格从工厂购买产品;而工厂也开始主动去迎合国外大买家,如设立外贸部或者专门的销售公司,避开贸易公司自营出口。一些顺德家具企业把产品给深圳、上海的更大规模的贸易公司出口,本地外贸公司业务流失。
李总的贸易公司利润大幅缩水,“现在贸易公司通过向工厂采购商品,然后转手卖给国外买家的利润空间只有3%左右,以前部分商品的利润高达20%也不奇怪。此外,由贸易公司代理工厂产品出口的利润不到1%。”
■出路
外贸公司转而做进口生意
记者发现,顺德一些原来主要从事外贸的贸易公司开始转而做进口生意。李总的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人民币升值给进口带来了机遇,我们公司今年做大了铜的进口业务,还有一些液体化工、塑料。一方面,由于贸易顺差不断拉大,政府鼓励企业进口;另一方面,近两年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有助于进口。因为一般进口商品的价格是以外币计价,人民币升值后,转化人民币的商品进口价格变低了。”
现在不少贸易公司摇身一变成了国外品牌的中国总代理。但有专业贸易人士分析,对于一向以中间商身份做出口的贸易公司来说,如何将国外产品引入国内并打开市场渠道,也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由单纯贸易转向贸工技一体化
顺德很多工业企业都是从贸易做过来的,首先在外贸过程中积累一定客户,把国外核心技术引进来,自己消化吸收之后投资办厂,转向工业。
业内人士认为,要从单纯贸易转向贸工技并不是每个行业都可以,因为目前很多行业已经很成熟,这么晚再进入难度很大。所以企业所从事的如果是独特的贸易行业,技术不是很成熟,行业还有进入空间的可以尝试,分享制造环节的利润。
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在贸易环节拓展物流、信息、资金等增值服务,提供一站式贸易服务。比如可以通过以某项贸易为纽带,将现代物流业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同时通过物流业务促进贸易业务拓展;或者通过工程总包、项目管理和技术咨询等形式拓展商贸服务功能,提供增值服务。比如有些服装贸易公司可以设立研究和设计中心,给客户提供设计服务。
■链接
国有外贸企业的三个阶段
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垄断经营时期,1987年以前,我国省级以上国有外贸公司均隶属于中央财政。1988年1月1日起至1990年底,中央总公司的分公司即省级外贸公司归属到省政府,纳入省、市地级的地方财政。同时,轻工、工艺品、纺织、服装、陶瓷等5类行业公司被作为独立经营试点。
第二个阶段是初级多元化时期,从1993年以后,地方市县的外贸公司开始登陆市场,如江苏省的外贸公司从几十家一下子变成了200多家。但这些企业多属小型外贸公司,而且当时进出口形势较好,这些公司的出现并没有对大型的国有外贸公司形成什么冲击。这一阶段的国有外贸公司仍继续保持着其垄断竞争优势。
第三个阶段是竞争时期,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对外贸领域的改革不断扩大和深化,出口经营主体真正进入了多元化时代。
■转型原因
贸易主体的多元化带来压力
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对外贸领域的改革不断扩大和深化,出口经营主体真正进入了多元化时代,尤其是商务部8号令的出台,赋予了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一样的外贸经营权和分销权,一时之间外资企业、私营企业、民营企业潮水般涌入出口企业队伍中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对贸易代理依赖程度下降
业内人士认为,在外资企业的外贸经营权放开之前,这些外资企业的贸易业务大都是通过国内的贸易代理公司进行,这也为国有贸易企业提供了稳定的业务来源。但是从外资企业在我国的发展轨迹来看,对贸易中介的需求却是不断下降的。原因在于:首先,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之初都是通过贸易的方式把产品引入这个新的市场,而当本地市场开发到一定阶段之后,外资企业纷纷在华投资设厂,形成产品的本土化,这同时也使得贸易企业的进口代理功能受到了抑制;其次,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国外加工制造商和零售商为了减少在国内采购的中间环节,降低中间成本,直接在华设立自己的采购中心向国内生产企业进行采购,因此对贸易企业的出口代理功能的需求也日趋降低。
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退税不断下调,使得外贸公司利润下降,为了生存,必须由传统的简单贸易业务模式进行战略转型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现在几乎所有的贸易公司都在想办法转型,否则将被淘汰出局。来源: 珠江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