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前沿
夜色中,一辆黑色奥迪精灵般穿梭而过,大街小巷清爽得几乎找不到一丝尘埃。车主王剑侠惬意于这种感觉,稍有闲暇,就会出来兜兜风。不是去郊区踏青,也不必大老远赶去乡下寻找大自然,就在昆明市区,一年四季,风都是那么柔和,空气都是那么温顺,入眼的尽是花红草绿,枝繁叶茂。
给他带来好心情的当然不仅仅是这充满诗意的环境,还有他在这里的事业。2000年初,王剑侠离开成都来到昆明。那时,他是一介文弱编辑,赤手空拳;如今,他自己当老板,身价数亿——他同时踏足传媒和餐饮两个行业,年入数千万。当年跟他一样资历的几个朋友,有的留在了成都,有的去了北京、上海,如今或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创业失败,或者仍然过着“朝不知夕”的打工生涯。
“昆明不仅适宜居住,而且也适合创业。”王剑侠说,昆明的人才和资金相对匮乏,又不排外,外地人才很容易就能有一番作为,“这些年来,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的作用日益凸显,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研讨会的举行,‘新昆明计划’和‘住在昆明’等战略的实施,都让昆明自身的未来充满了想象空间——我对昆明和个人事业的未来都充满了信心。”
住在昆明(小标)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世纪末,汉武帝的使者通过云南前往印度,在大理洱海地区受到“昆明”族阻扰,后来汉武帝在西安凿“昆明池”训练水军,意欲征伐。是以,昆明最早为古代云南民族的族称。汉末蜀初,“昆明”由族称演变为地名。元朝以降,“昆明”作为省城的政区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历史印象中,昆明乃蛮荒之地和边陲小镇的别称。其经济地位,不要说在全国,即使在西南地区也落后于成都和重庆;人文上,也不及西安、成都这些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是以,昆明在中国城市建设的竞跑中一度显得默默无闻,直到世博会这个馅饼从天上砸下。1999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主办地素来都在发达国家中实力雄厚的中心城市的世博会,来到了偏远的中国内陆城市昆明。本届主题是“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集中展示了全球的园林园艺精品,共有95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全国所有省市区参展。事后,展览原址作为旅游景区景点完整保留下来,是为世博园国家公园。
根据相关测算,本次世博会让昆明的市政设施建设超前10年以上,城市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跟大连、青岛、厦门并列全国改善交通、环境综合的四个试点城市,仿佛一夜之间,“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与此同时,这次盛会在海内外受到了极大关注,当年就有近千万人莅临昆明参观了精品荟萃的世博园,“春城”的美名亦迅速远播海外。
后世博效应还吸引了象王剑侠这样的人才。“单单一个王剑侠,就让昆明的传媒广告代理业超前数年发展。”一业内资深人士说。“但是,相对于城市竞争力来说,世博效应比较多地体现在了概念意义。”有学者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世博效应逐渐弱化,昆明自身必须及时解决城市定位的问题。城市与企业一样,怎么发展,往哪个方向发展,都需要准确的定位。定位准确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2005年6月,云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团第七次会议上,省政府顾问、大连万达集团掌门人王健林抛出了“住在昆明”的口号。王健林认为,城市发展需要一个灵魂口号,“住在昆明”正是昆明的点睛之笔,它能提升城市的素质,做大做强昆明,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带动全省的发展。
王健林认为,昆明最大最核心的优势就是良好的气候资源,是世界上最适合人居住的地方之一。但是在这一方面,昆明官方显然挖掘不够。从国内来看,大连提出了“住在大连”的口号,在全国第一个把居住作为首要城市品牌来推广。大连市区只有150万人口,但每年销售商品房面积达50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200亿元,其中40%的商品房由非大连户籍人士购买。此外,最近三年来,杭州也把休闲之都的口号发挥到了极致。
“建议昆明大力发展居住产业,使人口急剧增加,达到四五百万的规模。要通过政府推广,吸引国内外大房地产商来投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住在昆明’为市民所认可,让‘住在昆明’成为国内外人士的愿景。”
有知情人士透露,这一建议当场就引起了昆明市市长王文涛的重视。“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自然禀赋同样打动着他。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濒滇池,三面环山,“城枕群山廓面湖,山川风景堪画图”。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度。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400多种花卉在昆明1500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竞相开放。昆明植物园是植物花卉荟萃之地,有近4000种热带、亚热带植物,以茶花最为著名。土特产品有咖啡、椰子糖、椰茸、天然椰子汁、椰子酱、香蕉、菠萝及菠萝蜜等。每年的12月到来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风的红嘴鸥,万里迢迢地从远方飞来,落栖在昆明城中。
这一切,跟一些火炉城市的高温酷暑和一些北方城市的冰天雪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昆明的魅力,还来自于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不排外的朴实人性。
在昆明居住的民族多达26个,融合自然和生态于一体,人们大多憨实淳朴。有现代著名学者季羡林的话为证:“我相信,从一个人的方言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的性格来。昆明的方言的声调透露出什么样的性格来呢?透露的是:淳朴、正直、热情、忠厚。当我第一次到昆明来的时候,从本地人说话的声调中,我就得到了这样一个印象。以后我多次到过昆明,同本地人接触越来越多,就充分证实了我的印象。”
季老的话不虚。这一点,江湖中早有溢美之词,“昆明人可能没有北京人的政治素质,没有上海人的精打细算,没有浙江人的商业脑袋,但昆明人保留的是有人性化,外地人看昆明人没有都市气息,实际上也没有了大都市人的小市民毛病。昆明这种不划分内外的人性,实际上也与昆明的移民历史有关系:清朝以前的汉民族移居,清末的法国文化,明国初期的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文化人的逃难庇护所,还有本地周边50多种多彩民族文化形成的独特的人文气息,等等”。
“昆明现在是一个你来了要走,但走了还要来的城市。” 北京百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斌也认为,要想让昆明成为“像成都那样来了就不想走”的一方热土,政府就必须在“住在昆明”上大做文章。日前,昆明市房产交易中心有关调查统计表明,支撑昆明楼市的一半购房人来自于外地——正是昆明魅力的最佳注脚。
时至2005年7月15日,昆明市房地产开发建设座谈会上,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秦光荣高调指出,进一步优化居住环境,提升社区文明水平,打造“住在昆明”城市品牌。居民小区建设必须进一步重视搞好绿化美化,提高环境质量;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方便居住生活;搞好物业管理,推进社区自治,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加满意、周到的服务。
“‘住在昆明’的品牌顺应了当代人对居住的新要求,也有利于发挥昆明的独特优势。昆明市要在城市布局和环境营造、策划宣传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早日把这个品牌培育出来。小区是城市的基础单,全市的优良环境需要从一个个小区做起。”秦光荣副省长说。
由此可见,定位人居城市,省市两级政府已经达成共识。
新昆明计划(小标)
“当然,‘住在昆明’绝非单纯发展房地产业,‘舒适居住’是对城市的综合要求,它需要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文化、经济、社会治安等方面综合发展。”王健林强调。
有观察人士指出,早在2003年出炉的“新昆明计划”,在某种意义上就可以理解为“住在昆明”战略的前奏,或者说从城市综合发展方面为人居环境提供了保障。按照该计划,云南将投入巨额建设资,统筹实施滇池保护和城市发展战略,以滇池为中心,通过实施“一湖四环”工程,逐步形成“一湖四片”城市格局。“一湖四环”指的是依湖向外依次建设环湖公路、环湖截污、环湖生态、环湖新城,其中,排污管道足可容纳汽车进入清除淤泥。“一湖四片”,即在滇池东岸的呈贡,南岸的晋城、新街,西岸的昆阳、海口镇分别建立昆明新城,与北岸的昆明主城共同构成“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大昆明生态城市区。到2020年,昆明城区将从现在的180平方公里发展到460平方公里,人口由245万人发展到450万人。
据了解,该项投资将远远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这玩意儿迟早要把昆明拖向死胡同,哪里来那么多的钱?”商界大佬胡斌颇为不以为然——类似胡斌这样,打一开始就对云南官方引为骄傲的该项计划实行炮轰“政策”的,大有人在。
“这只是昆明未来城市发展战略的一个构想,还谈不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昆明规划局一位官员告诉本报记者,这个被媒体沸沸扬扬炒了快两年的“新昆明计划”,“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
“据我们了解,这玩意儿国务院到现在都还没有批准。”胡斌说。
尽管如此,“新昆明计划”一直在高调推进。“我们经过了多方面的、严谨而科学的反复论证,省市两级政府都信心十足。当然,我们非常乐意听到不同的声音,这将提示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直面困难。”昆明市政府一官员告诉本报记者,2005年上半年,昆明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8.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7.1%。“事实表明,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效应正在显现。”该官员说。 据透露,在规划方面,昆明市先后邀请瑞士、美国、加拿大、日本、北京等国内外有实力的设计
公司,完成了呈贡新城108平方公里内所有控制性详规及专项规划。编制了主城250平方公里55个片区控制性详规,以及主城中心区架空线入地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出台加强主城规划管理的技术性规定,降容积率、降密度,增绿地、增公用设施,完善功能、完善布局,疏导人口、疏解交通。
在建设方面,昆洛公路2005年底就可以通车试运行。同步建设的一次性公共管沟,宽约4米,高2米多,将自来水、电力及通信等管线全部纳入。连接昆石高速、东三环路、老贵昆公路及呈贡新城主干道,占地19万平方米,目前西南地区最大的朱家村立交桥,将在2005年底完工。高海公路主线路基基本成型,海口特大桥和观音山大桥桩基及下部构造全部完成。环湖公路东段,正在抓紧施工图设计和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环湖公路南段,正在寻求新的建设方式。同时,完成官南路立交桥、民航路改扩建、东风路近日下穿等一批道路交通建设。东三环工程计划今年底完工。南三环一期工程已于2004年底通车,二期工程可在今年底完工。国道东连接线路基工程基本完工,计划今年内建成。
在现代新昆明建设中,在全市规划和构建六大产业片区:以新兴工业、现代物流和科研文教园区为主的呈贡新城,以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生物制药、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信息产业和现代工业为主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钢铁和磷化工为主的安宁传统工业区,以重化工能源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为主的北部五县区,以航空配套为主的空港经济区。落户呈贡新城的七大项目分别是市级行政中心、商业中心、物流中心、高校搬迁、师大附中、附小和昆明市第三中学建设、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二部建设、云药港项目和昆明信息产业基地建设,5月16日,搬迁工作全面启动,完成建设任务定在年底,完成搬迁工作定在后年。
目前,昆明空港经济区已经启动。按照规划设计,昆明新机场将是中国第4大航空港(相关报道见本报7月4日《昆明新机场进行时》)。依托航空港,建设空港经济区,发展区域经济,这是推动新昆明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对此,昆明市成立了空港经济区管委会,积极配合做好新机场的有关前期工作,编制了空港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看来,跟时下弥漫在各行各业的时髦用语一致,“做大做强”成了昆明城市发展决策者们无法绕越的一个心结。
面向东盟第一城(小标)
如果说“新昆明计划”是苦练内功的话,那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正在把昆明推向国际开放的前台。
2005年7月4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在昆明举行,会议主题为“加强伙伴关系,实现共同繁荣”。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了推动区域合作的七点建议,宣布中国自2006年1月1日起,单方面向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三国扩大特惠关税产品范围。会议通过了《昆明宣言》,并决定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将于2008年在老挝举行。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于1992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发起,涉及流域内中国、缅甸
、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6个国家,旨在通过加强各成员国间的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块面积23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有人口2.3亿,自然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该合作以项目为主导,到2005年,六个成员国在交通、能源、电信、环境、人力资源开发、投资、贸易、旅游、农业等领域实施了119个合作项目,动员资金总额约53亿美元。其中,贷款项目19个,投资近52亿美元;技术援助项目100个,赠款金额超过1亿美元。
多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先后向昆曼公路、上湄公河航道改善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2004年,中国在亚洲开发银行设立2000万美元特别基金,用于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和减贫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也推动了中国和东盟的合作,2004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东盟第四大贸易伙伴。作为中国面向东南亚最近的城市,昆明自然受惠其间。
“目前看来,大湄公河次区域南北经济走廊特别是昆明至曼谷公路通车后,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实现经济对接最有力、最强劲的通道。”云南浩宏物流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天明乐观地估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昆明至曼谷公路年运输货值可达1000亿美元。 有观察人士指出,打通昆曼公路后,昆明到曼谷只需24小时;而泛亚铁路的建设、昆明到新加坡直航等成为现实后,昆明将名符其实地成为面向东盟的中国第一城。据了解,中国—东盟贸易区建立后,中国内陆省区经由云南省通往东盟国家的陆上通道比经海上通道平均缩短3000公里以上,降低运输成本40%—60%。这对增强中国产品的竞争力将有极大好处。陆路运输相对于海路运输更加安全快捷,同时中国产品将比从海路输送的日本产品更快到达欧洲、非洲和中东市场。
专家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重建大通道将意味着重新树立云南、昆明在东南亚的经济地位,昆明几乎是在转眼间就由开放的第二梯队跃升到中国国家战略的前沿。作为中国产品通向东盟贸易区的中转站,昆明将获得史无前例的机会。
北京大学城市设计研究所教授陈可石说:“面向东盟第一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规划新昆明时,昆明已经被规划为面向东盟的前沿。东盟整个圈子有10亿人口,昆明在这个圈子里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很重要,因为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区位的概念,而其他的城市就不可能成为面向东盟第一城。”
云南财贸学院次区域研究中心主任张伟认为,东盟、大湄公河次经济区合作,近期以来对昆明经济的提升有限。昆明是个内陆型的相对封闭的城市,经贸往来更多的还是跟国内其他省份之间的往来,现在有了外部驱动力,昆明被推到了一个面向东盟的前沿城市,“这至少是个好的信号,内陆城市有了开放的意识,这个变化是非常大的,政府、企业都会想办法去促进这个转变,有了主观上的努力,加上客观条件的改变,昆明将来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区域性的经贸中心。将来与南亚的关系密切以后,陆上贸易通道顺利地打通以后,昆明作为一个面对东南亚和南亚的一个大城市,必然会成为这些国家进入中国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落脚点,那么这个时候昆明的优势就会日益显现。”
“昆明要极力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跟别人争是下下策,跟别人不一样才是上上策。”中国社科院亚太所经济室主任柴瑜认为,昆明处于西南边陲,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它都是一个军事前沿,没有足够的发展机遇,“眼下,昆明或者说是整个云南,已经站在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前。过去中国的周边发展战略是远交近攻,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认识到周边国家在政治上、经济上对中国的重要性。实际上,通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西南这些省份和城市打开了一个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窗口,这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动力。东盟国家的市场很大,而根据2003年的数据,GMS国家占中国贸易额只有2.2%,发展的潜力还很大。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对自身的发展要有足够的认识。”来源:沃华传媒网记者专栏 2007-12-14 作者:曹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