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革新开放25年的经验与挫折
褚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研究员
自1986年越南实行“革新开放”以来,越南经济改革已经进入第25个年头。回首越南经济改革的历程,既蕴含着成功发展的经验,也透着一丝饱经挫折的苦涩。
经济“革新”取得巨大成就
国家统一是越南在全国范围内推动经济改革的前提和起点,但是统一之后的越南经济状况却不容乐观。一方面,多年的战争对越南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重建任务十分繁重。另一方面,长期的分裂造成南北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差异。当时,北方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正着力发展重工业,而南方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得到初步发展,形成了与北方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和水平等多方面的差异。这种状况也决定了越南经济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1976年,越共“四大”明确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目标,强力推行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建设模式,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76-1980年间,越南每年缺粮300万-400万吨,商品奇缺,物价飞涨,年通货膨胀率达两位数,资金严重短缺,工商业发展滞后。
遭受挫折之后,1986年越共“六大”启动“革新开放”以应对经济危机,开始进行以农业“革新”为突破口的经济改革,通过改革农产品的流通、分配和价格政策,按照“工业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和开发农业,并大力改革外贸体制,促进出口市场的多样化,逐步完成了经济体制从战时体制向平时体制转轨,但未能形成有效的经济发展途径。1991年越共“七大”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方向、多种经济成分的政策,并导入市场机制,实现了发展途径的重大转折。政府开始通过吸收国内外企业和个人等非国有投资者入股的方式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化,由于进展缓慢,越南1994年又开始推行国有企业的公司化,规定每个国有大型企业至少要包括7家大公司,实行自主经营。尽管越南经济改革因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而不得不放缓步伐,但2001年越共“九大”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并确定了三大经济战略重点,即以工业化和现代化为中心,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建立市场经济的配套管理体制。越南政府开始推行企业法,扩大经济民主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深化以行政手续改革为核心的行政改革。2006年以来,越南借加入世贸组织的“东风”,进一步加大融入国际和地区经济的力度,推动经济改革的深化。目前,越南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
经过20多年的“革新”,越南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三大产业结构趋向协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越南实际GDP增长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及《国际金融统计》,2000-2009年,越南GDP总量(按美元现价计算)从311.96亿美元上升到971.8亿美元,人均GDP(按美元现价计算)从402亿美元上升到1132.6亿美元,越南也因此从一个难以解决温饱的低收入国家一跃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国际上也因此一度出现“越南速度”一说。
追求速度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
2008年以来,越南经济简单求快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已经开始显露出弊端,当年的金融危机已经把越南人从自我满足中拉回现实,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全球市场上的原油等原材料和食品价格持续高涨,越南经济再次面临困境。
一是投资浪费严重。近年来,越南政府为应对国内金融震荡和国际金融危机,不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2008年、2009年和2010年GDP增长分别达到6.32%、5.32%和6.78%。但投资浪费严重,国有企业消耗了国家40%的经济资源,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有24%,近一半的国企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投资浪费和资金流失引发了高通胀,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越南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较上年上涨22.97%、6.88%和11.75%。今年5月CPI涨幅为19.8%,创2008年12月来新高,全年CPI控制在7%以内的目标将很难实现。
二是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锐减。越南经济对外依赖较大,1992年以来一直保持贸易逆差。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该国贸易逆差分别为170亿美元、122亿美元和123.7亿美元,今年前5个月已达66亿美元,预计全年将达到140亿美元。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造成越南外汇储备大幅减少。正常情况下,一国外汇储备至少应满足三个月进口需求。但最近几年,由于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越南外汇储备呈逐年减少趋势。2008年,外汇储备最高时曾达到236亿美元,但到2010年底时已降至154亿美元。据越南媒体估计,越南外汇目前可能不足100亿美元。
三是货币持续贬值,外汇黑市猖獗。越南汇率制度形同虚设,一直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实际,致使黑市交易十分活跃,黑市汇价长期高于官方汇价,央行外汇储备锐减,民间囤积美元和黄金成风,成为宏观经济稳定运营的潜在干扰因素。2008年以来越南盾表现软弱,累计贬值超过25%,迫使越南央行6次调整官方汇率。今年2月11日,越南央行公布新的越南盾对美元官方汇率,其中间价由18932越南盾兑换1美元调整为20693越南盾兑换1美元,造成越南盾有史以来最大幅度贬值,高达8.5%。此次贬值前,越南盾在2009年11月、2010年2月和8月已分别贬值5.44%、3%和2.09%。
在种种挑战面前,越南高层已经意识到,越南经济增长模式急需转变,经济改革不能简单求快。今年1月中旬,越共召开“十一大”,通过《2011-2020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新一届越共领导集体提出坚持“五个发展”的理念,即坚持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坚持经济革新与政治革新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生产力和完善生产关系相结合,坚持经济独立自主与扩大开放相结合。今年3月,越南政府宣布放弃把经济增长速度作为首要任务的传统做法,转而把遏制通胀放在第一位,着力改善民生。
经济改革应以理性为基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结越南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合理掌控改革步伐,推进国家和民族的进一步发展。
越南经济改革得益于坚持以人为本。《2011-2020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实践证明,人民的力量才是一个国家是否拥有长期优势的决定因素,经济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民。”认为国家应“充分发挥人的因素,把人民作为国家发展的主体、基本力量和目标”,强调“为人民做主尤其是直接做主营造有利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人民创新能力, 确保党和国家发展方向和指导方针得到全社会的高度认同,凝聚人民群众力量推动国家发展”。
越南经济改革同样注重可持续发展。《2011-2020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称,应正确处理“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改革的首要目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文化、社会发展的关系,着力解决社会公平、环保等问题,“避免只追求发展速度而忽略发展质量”。
但越南经济改革过程中也有很多教训。一是超越阶段、脱离国情的经济改革必然失败。越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前苏联“生产资料有限增长”经验的影响,越南领导人曾在越共“四大”上按照前苏联传统模式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带有浓厚的战时经济色彩,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造成粮食不够吃,日用消费品严重匮乏。尽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种经济模式为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随着形势的发展日益突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二是简单求快易造成“过犹不及”的后果。越共曾对南方进行过急的社会主义改造,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越共不顾历史上形成的南北方巨大差异,在南方迅速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在北方实行的“战时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与管理方式也被推广到南方,包括指定性计划和食物配给为主的分配制度。这些过激做法挫伤了南方农民和工商业者生产和经营的积极性,造成农田荒芜,工厂停产,南方原有的市场经济体制被破坏。
从越南经济改革的过程可以看出,经济改革的目的不是“改革”而是“发展”,改革的方式不是简单求快而应该是循序渐进,评判改革效果的标准不仅仅是“数量”,还应包括“质量”。超越阶段、脱离国情的改革与历史发展规律不符,也自然难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