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喜忧参半
规模持续扩大相关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泛珠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喜忧参半
按照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期收获”方案,自2003年10月1日起,中泰果蔬实行“零关税”;2004年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早期收获”方案实施,以农产品为主的500多种商品开始降税,并于2006年降至零关税;至2010年中国与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6国将取消大部分产品的关税,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4国将多享受5年过渡期,至2015年整个东盟贸易区实现自由贸易,所有产品关税全部取消。内地泛珠三角区域(下称:内地泛珠区域)是中国与东盟经贸发展的前沿地区,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2003年内地泛珠区域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16.2亿美元,至2007年已达40.7亿美元,年均增长26.1%;其中进口由2003年的8.7亿美元增长至2007年的2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31.5%;出口由2003年的7.5亿美元增长至2007年的14.7亿美元,年均增长18.3%。2008年1~5月,内地泛珠区域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继续大幅增长,进出口总值为2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50.1%。其中进口14.6亿美元,增长52.4%;出口8亿美元,增长46.1%。 内地泛珠区域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基本情况 (一)5年间贸易逆差累计增长8.4倍且持续扩大,但进出口增幅差距明显收窄。近5年,内地泛珠区域与东盟农产品逆差规模不断扩大,逆差额由2003年的1.2亿美元迅速攀升至2007年的11.3亿美元,5年间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56.6%,贸易逆差累计增长8.4倍。2008年1~5月,逆差规模为6.6亿美元,相当于2007年全年逆差总额的58.4%。5年间,内地泛珠区域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的进口增幅除2005年外均高于出口增幅,但进与出的增幅差距明显收窄,2008年1~5月的进口增幅比出口增幅仅高出5.9个百分点,比2004年相差32.2个百分点的差距下降26.3个百分点。 (二)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迅猛。一般贸易是内地泛珠区域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主要方式,占同期农产品进出口总值近8成。2003年~2007年以年均29.5%的年均增长率持续扩大。2008年1~5月进出口17.5亿美元,增长47.5%,占同期泛珠区域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77.4%。其中进口食用植物油5.9亿美元,增长1.1倍;水果1.6亿美元,增长37.5%,两者合计占同期自东盟一般贸易进口农产品的65.8%。出口水果、蔬菜和水海产品分别为1.6亿美元、8961万美元和3223万美元,分别增长65%、3.1%和12.7%,3者合计占同期对东盟一般贸易出口农产品总值的42.6%。 (三)区位优势推动内地泛珠区域对东盟农产品边境小额贸易蓬勃发展。内地泛珠区域中的广西、云南两省与东盟中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山水相连,有着漫长的边境线。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区位优势,在国家对边境小额贸易实施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两省与东盟农产品边境小额贸易连年增长,进出口总值从2003年的2.8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4.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3.8%,两省占泛珠区域对东盟农产品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比重达98%。2008年1~5月,内地泛珠区域与东盟农产品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额已达3亿美元,继续高速增长85.5%。 (四)明显的经济互补性带来农产品贸易“双赢”,区域间优势产品进出口增长趋旺。由于气候等原因,内地泛珠区域与东盟间的农产品既有种类上的差异性,也有季节上的互补性。如榴莲、山竹等热带水果在我国难以种植,而泰国的龙眼、香蕉、荔枝等水果成熟时间早、上市时间长,与中国同类农产品相比在品质方面也更具优势。2008年1~5月,进口水果56.3万吨,增长41.3%。其中进口西瓜、龙眼、榴莲和香蕉分别为19.1万吨、9.8万吨、6.3万吨和4.4万吨,分别增长20.2%、29%、51.5%和1.1倍。而广东、广西等地出口的柑橘、橙、苹果和梨等,在东盟市场需求量较大,进出形成较强的优势互补。1~5月,4种水果出口分别为27万吨、5.9万吨、2.9万吨和2.8万吨,分别增长63%、2.4倍、36%和1.9倍。 近年来,我国对棕榈油的需求持续增加,东盟作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和出口基地,很好地满足了我国特别是内地泛珠区域的食用植物油需求。2007年进口12.6亿美元,比2003年大幅增长3.3倍。2008年1~5月,进口7亿美元,增长93.3%,占同期农产品进口总值的47.9%。其中进口棕榈油5.4亿美元,增长1倍,占同期食用植物油进口总值的77.1%。 此外,内地泛珠区域对东盟出口药材和水海产品分别为3558万美元和3528万美元,分别增长1.9倍和15.8%。在丰富东盟市场的同时也为我农产品出口提供了广阔空间。 (五)内地泛珠区域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主要伙伴国有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马来西亚是内地泛珠区域与东盟农产品进出口的最大贸易伙伴,2008年1~5月,贸易额为7.8亿美元,增长59%,占内地泛珠区域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34.5%。同期,与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为4.2亿美元、4.1亿美元和3.4亿美元,分别增长29.4%、43%和69.6%。 (六)广东、福建连续5年居内地泛珠区域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前2位,广西和云南增速加快。2003年至2007年间,广东和福建两省连续5年居内地泛珠区域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额前2位。2008年1~5月,广东和福建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分别为12.1亿美元和..6亿美元,增长38.2%和55.7%;广西和云南分别为3.2亿美元和1.7亿美元,大幅增长92.5%和86.2%。 内地泛珠区域对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内地泛珠区域受东盟农产品冲击逐渐显现。由于东盟各类农作物收成较内地泛珠区域早,致使内地泛珠区域部分农产品还未到收成季节,市场已被大量的来自东盟的农产品占领。此外,关税的降低更使东盟具有优势的产品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对内地泛珠区域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例如,对广西传统优质经济作物龙眼、荔枝的冲击。 1.进口价格较低导致国产水果国内售价大幅下跌,种植效益降低,果农收入减少。2006年,广西从东盟进口鲜龙眼和龙眼干数量是当年广西龙眼产量的1/3,其进口均价约为3元/千克,致使本地龙眼的市场售价不得不拉低。据广西农业部门反映,广西龙眼平均售价从2001年的7.2元/公斤下降到2006年的2.6元/公斤,荔枝平均销售价从2001年的6.6元/公斤下降到2006年的2.6元/公斤。广西龙眼、荔枝平均每亩效益仅分别为192.4元和171.2元,很多种植户收入减少甚至出现亏损。海南、广西的西瓜市场亦面临类似问题。据统计,2006年内地泛珠区域自东盟进口西瓜仅14.3万吨,2008年1~5月进口已达19.1万吨,进口均价也由2006年的0.17美元/公斤下降至2008年1~5月的0.12美元/公斤。自东盟进口西瓜严重冲击了海南、广西等地早熟西瓜,进口价格的一再走低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本地农民收入减少。 2.种植面积减少。农民收入的日渐减少,也严重影响了种植积极性。据农业部门反映,从2002年开始广西龙眼、荔枝种植面积开始逐年减少。其中,龙眼种植面积从1998年的354.9万亩减少到2006年的250.1万亩,下降29.5%;荔枝种植面积从1999年的351万亩减少到2006年的326.3万亩,下降7%。一些主产区已经出现了砍树现象,同时,部分主产区及农户也都在积极寻找和发展替代作物,一旦转产时机成熟,龙眼、荔枝种植面积将很可能快速减少。 3.干果加工业萎缩。广西的干果加工业对支持鲜果市场价格、保护农民收入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实施后,由于泰国、越南龙眼干、肉的生产成本大大低于我国,进口快速增加,国内原有的干果加工企业面临转产、倒闭的困境,部分企业则选择转战越南、泰国,国内干果加工业日渐萎缩。数据显示,2008年1~5月内地泛珠区域出口干果仅7.5万美元,下降34.5%;而同期东盟干果进口迅猛增长,达539.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3.4倍。而失去干果加工业的支撑后,广西龙眼、荔枝价格连续几年在低谷徘徊,产业地位严重下降。 (二)基础设施薄弱,陆路交通运输不畅,制约西南地区与东盟贸易往来。内地泛珠地区与东盟贸易往来以海运和陆运为主,其中西南省区主要依靠陆运和河运。2008年1~5月,内地泛珠区域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江海运输进出口18.2亿美元,增长45.3%,占同期总值的8..6%;汽车运输进出口4.1亿美元,增长78.5%,仅占同期总值的18.3%。据了解,目前云南、广西等地与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农产品贸易基本以公路运输为主,但除凭祥海关拥有南宁-友谊关的高速公路外,大多数口岸不通高速公路,昆明-曼谷的高速公路虽已全线修通,但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部分路段仅为两车道。其它大部分的口岸交通条件十分有限,长距离的公路运输成本高昂,严重制约本小利薄的农产品贸易发展。 (三)部分优惠措施缺乏进一步的配套措施。位于泰国、缅甸、老挝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区是世界三大毒品生产地之一。为了从源头上遏制“金三角”毒品走私,我国帮助该地区发展杂交水稻、橡胶、甘蔗、咖啡、蚕桑等农作物生产以替代罂粟种植,并对批准数量内的替代种植产品返销中国实行减免关税和增值税的优惠政策,收效良好。但据了解,由于目前东盟国家对在当地利用替代种植的农产品加工后出口到中国暂无相应的优惠和鼓励措施,使该优惠政策缺乏配套措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此外,由于一些从事边境小额贸易的企业对“零关税”措施缺乏深入了解,或怕麻烦而不去申领原产地证,不能享受零关税,增大了双方贸易成本。 (四)部分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发展缓慢,缺乏资金。目前内地泛珠三角区域逐步形成了一批如甘蔗糖料、柑橘、果蔬和亚热带水果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基地。但据了解,资金短缺成为目前制约广西部分农产品基地建设和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如引进优良品种和发展新农产品的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尚未成熟等困难,给生产基地的集约化经营、基地化生产和新产品研发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促进内地泛珠三角区域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的建议(一)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与东盟国家形成更为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合理布局农业产业,加大亚热带水果种植结构调整力度,鼓励采取“公司+农产品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加大力度保护和促进蔬菜、花卉、茶叶等竞争力较强的优势农产品的种植和出口,大力发展柑橘、苹果和梨以及反季节蔬菜出口,与东盟农产品形成错位竞争。充分利用农产品零关税机遇,进一步扩大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优势资源产品进口,利用自身在果汁、罐头和饮料加工方面的优势,促进深加工产品的大力发展。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整合,提高货流速度。目前,由于受湄公河航道运输条件差和运期短的影响,运输时间长,海运费用高,云南、广西两省鲜活农产品转道广东出口较多,企业运输成本较大。因此,应继续加大内地公路、铁路、航道运输设施建设,提高物流速度,降低运输成本,进一步推动内地泛珠三角区域鲜活农产品走向东盟市场。 (三)为企业开拓境外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应对东盟农产品进口的冲击。地方政府可适当考虑对受冲击的行业、地区和农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优惠政策补偿,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东盟国家投资建厂;应积极指导出口企业主动申请原产地证,确保享受优惠待遇;应充分考虑中小企业需求,为鲜活农产品出口提供“绿色通道”,特别要缩短检验检疫时间,加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政策宣传,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贸易运行成本。 (四)开展进出口监测预警,加强农产品进出口管理。积极开展进出口监测预警工作,对农产品进口价格、数量实施重点监控;充分运用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有关条款维护本国企业利益,即有关成员国一旦发现本国产品在自由贸易区内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相关领域及行业亏损,该成员国可以采取紧急措施予以保护。对内地泛珠区域主要优势农产品出口的数量和价格进行监控,对异常情况,如量增价跌、国别集中度偏高的情况及时预警,降低贸易摩擦风险。 (五)建立健全统一的进出口检验检疫标准,保证进出口农产品的安全。支持企业建立自有种植、养殖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加强饲料、农兽药、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执法监督管理,从源头上确保出口产品安全卫生质量;加强与东盟各国在“建立统一的检验检疫标准体系,并认同双方检验检疫的认定结果”方面的沟通,实现两地贸易“管得住、通得快”的安全保障目标。 (此文得到江门海关任炎平、广西海关谢娱、海口海关刘敏、昆明海关王铭的合作支持,特此鸣谢!) | |
广州海关 钟雁明 江丹丹 陈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