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86 771 4899330

首页 -> 新闻列表 ->中国制造内迁须过两道坎

中国制造内迁须过两道坎

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08/4/2 浏览次数:1721


  中西部劳动力市场不够健全物流成本压力大

  实习生 庄雪娇

  最近,沿海的一些制造企业仍在苦苦思索,究竟是把工厂搬到内地,还是搬到临近的一些国家去,以规避国内市场不断提高的生产成本和不断被压缩的利润空间。

  据亚洲鞋业协会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搬离珠三角的制鞋企业,大约25%迁到越南、印度等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新兴市场,50%的企业迁入中国的中西部,但主要集中在与广东临近的湖南、广西与江西等中部省份。

  这意味着,中国制造转战中西部已成为可能之势。

  成本压力逼迫外走

  甫进入2008年,中国制造频频传来坏消息,广州、深圳等中国东部沿海制造中心,纷纷出现鞋企倒闭关门的景象,这种景象并没有止步于制鞋业,而是以连锁反应波及到诸如制衣、玩具加工、电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同时,沿海各制造中心的“民工荒”则愈演愈烈,甚至出现高工资岗位没有人应聘的场面。中国的沿海制造正面临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吕政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生产要素成本上升阶段,原有的要素低成本优势也正在逐渐减弱。这主要体现在:不仅是中国本土企业经受不起巨大的成本压力,甚至是在华的外资企业也纷纷回撤,甚至出现“潜逃”现象。

  成本压力之下,香港企业也告别了珠三角,往北走,往内陆迁移,以开辟新的加工生产线。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关心,在沿海地区整体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中国制造能否按由中国中西部地区顺利承接,实现中国内陆经济的起飞?

  中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虽然具有土地、厂房、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但是就现状来看,中西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仍然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

  劳动成本的重考验

  现代机械制造模式是沿海地区已经驾轻就熟的生产方式,也已经培养了一大批能够适应这种模式的劳动力。这种依靠现代机械技术的制造方式,是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而发展起来的,它要求劳动者的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不断更新的技术要求以及市场变化。

  而事实上,中国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缓慢,劳动者整体素质偏低,人才缺乏。有资料显示,西部地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数占在业人口数的比重为39.5%,高出全国平均8个百分点。劳动力素质低下,能否适应现代机械制造模式和现代管理模式将成为中西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一大关键。

  中国制造现在面临的困难不少:包括生产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升值、税政调整等。而最紧迫的仍然是劳工成本不断提高。

  吕政指出,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以及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近几年,沿海地区制造中心不断出现“民工荒”,这些地区的工资不断的提高,却仍然无法解决用工不足的现象。而中西部地区不仅仅承接产业的转移,同时也要承接沿海地区的劳工成本压力。而新的《劳动合同法》在劳动者薪酬、工作时间、福利社保等方面的明晰规定,无疑是加大了成本压力。

  运输成本亟需降低

  除了劳工成本压力,运输条件也制约着中国制造内迁。

  2008年1月份,四川成都市物流办发表《加快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提高物流服务国际化水平》的报告。报告指出,未来5年,成都将加快3个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4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的开发和建设,构建“一网二平台、三园区四中心、50个服务站”的现代物流发展框架体系,尽快形成物流企业的集群优势,建成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

  我国中西部地区公共交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从中国公路交通图上可以看到,中国东部地区以及部分中部地区的公路交通线比较密集,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则比较分散,且路线较少;尤其是西部地区,运输条件明显不足,物流成本存在劣势。

  此外,中国制造外销利润占据一大板块,一旦制造业向中西部迁移,现有的运输成本与物流条件无疑是巨大压力。2005年福布斯对中国主要城市经营成本指数进行测算,我国东部地区城市的经营成本较西部地区平均高出30%。而只要中西部的物流成本低于30%的增量,就能够提高企业搬迁的动力。中华工商时报

   分享到:

标签:

微博

中越博览网官方微博

联盟单位:广西中国-东盟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处、南宁会展行业协会、东盟商务中心
运营单位:广西南宁华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86 771 4899330
CopyRight © 2014 桂ICP备11003182号 技术支持:南宁烟寒网络公司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86 771 4899330
参展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