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86 771 4899330

首页 -> 新闻列表 ->贵州省乡镇企业发展情况

贵州省乡镇企业发展情况

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08/1/22 浏览次数:1695


贵州:省乡镇企业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思路


 贵州省乡镇企业局

  2007年,贵州省乡镇企业系统以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和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及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服务“三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以有为争有位,突出以大项目带动银行投资增长,突出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突出以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突出以加快技术进步带动发展方式转变,突出以作风转变促进服务水平提高,使全省乡镇企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全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2007年我省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到11月底止,全省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607.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4.6%;完成乡镇工业增加值349.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26.5%;从业人员累计达276.4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7.3%。已超额完成了省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

  ---从发展的成效上看:全省乡镇企业发展实现了总量、速度、效益“三同步”。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上交税金等经济指标全面增长,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到11月底止,一是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二是乡镇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5%,三是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1%,四是上缴税金同比增长24.9%。

  ---从发展的态势上看:经济运行呈现“三加快”。一是规模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到11月底止,全省规模以上乡镇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4.1亿元,同比增长28%,增幅高出全省乡镇企业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二是农产品加工业增长速度加快。到11月底止,乡镇企业中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增加值40.8亿元,同比增长25%,对规模工业显现出明显的拉动作用。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加快。预计全年全省乡镇企业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亿元,同比增长19%。

  ---从发展的贡献上看:乡镇企业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实现了“三上升”。一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进一步上升,全省乡镇企业累计支付劳动者报酬186.8亿元,同比增长19.6%,累计提供职工人均工资达6758.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36.2元。二是促进农民就业的作用进一步上升,全省乡镇企业同比新增从业人员11万人,同比增长5.5%,其中黔东南、黔西南、黔南增幅超过6%。三是促进财政特别是县域财政增收的作用进一步上升,1-11月全省乡镇企业累计上交税金76.9亿元,同比增长24.9%,全省约有一半以上的县乡镇企业上交税金增幅超过20%。乡镇企业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壮大县域经济等方面的贡献不断增强。

  (二)乡镇企业发展呈现的新趋势

  一是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乡镇企业增长的产业逐步转向新型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上来。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省乡镇企业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6:61.9:36.5。化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保持了稳定上升的势头,食品、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已占规模乡镇工业的23.4%,显示出乡镇企业从传统行业向绿色、生态产业延伸的趋势日趋明显。乡镇企业外向度逐年提高,出口产品由磷矿石、黄磷、磨料、硅铁等资源型初级产品,逐步增加到药品、食品、工艺品等特色产品,并在全省出口产品中占有相当的份额,出口产品多元化的格局基本形成。到11月底止,出口产品交货值总量达到26.8亿元。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开始显现。

  二是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乡镇企业增长的方式逐步转向规模经济支撑和内涵发展上来。据统计,今年以来,各类用于乡镇企业建设项目技术创新和改造的资金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27倍,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上的力度明显加大。目前全省有近400家乡镇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25家企业的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40多家企业建立了食品安全体系;开发出国家级新产品25个、省级优秀新产品40个、省级新技术7项,创国家级名牌1个、省级名牌产品63个;乡镇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建的研发机构达到1600余个。一批有自我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形成。随着科技实力的增强,规模工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省乡镇企业中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2109家,虽仅占全省乡镇企业总数的0.4%,但创造的增加值却占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总量的32.4%,对全省乡镇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在工业企业中,规模工业已由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向主体力量的转变。

  三是产权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日趋深化,乡镇企业增长的主体转变到农村混合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上来。目前,全省95%以上的集体企业已实行了股份制改造,乡镇企业中的个体私营企业户数和增加值已分别占总量的97.3%和70%。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比重分别达到2.8%、1.2%、15.3%、4.9%。这种变化,有效地明晰了企业的产权,加速了生产要素的盘活、重组和优化配置。同时,乡镇企业资本金结构已由较为单一的结构形式形成了国家资本、乡集体资本、村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并存的格局。在乡镇企业建设项目投资中,银行固定资产贷款、信用社贷款和地方财力扶持资金占全部投资的7.3%、1.2%、0.1%,引进资金和自筹资金则分别占全部投资的43%、49.3%,成为乡镇企业投资来源的主渠道。这标志着乡镇企业投资主体和动力机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是布局集中的聚集效应开始显现,乡镇企业增长的区域转到了以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关联度大的区域上来。经过多年的正确引导、积极扶持,目前全省共形成各类乡镇企业园区64个,区内企业7925户,创造的增加值达到45.9亿元,吸纳10.5万人就业。从发展趋势上看,乡镇企业向贵阳、遵义、黔南等具有区位优势、产业关联度大的地区聚集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三地乡镇企业完成的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7年占全省乡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48%以上,创造的增加值占到全省乡镇企业总量的55.1%,对全省乡镇企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04%。在集聚效应的带动下,农村二、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张的良性互动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农村城镇化进程。

  (三)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今年以来,我省乡镇企业取得的上述成绩,主要是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因势利导,狠抓了一些牵动全局的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深入落实中央、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为突破口,努力营造乡镇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以及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全省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把加快发展乡镇企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来抓。省委1号文件对新阶段乡镇企业如何进一步发挥繁荣农村、支持农业、富裕农民的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省委十届二次会议上,省委书记石宗源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指出,要“发展现代农业、生态畜牧业、乡镇企业和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省长林树森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战略高度指出:“要把带动种养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乡镇企业发展的重点”。王富玉副书记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乡镇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高度指出:“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围绕农民增收,找定位、找出路,使乡镇企业在贵州经济发展中成为一面旗帜”。6月,在我局与省委宣传部等6个部门联合召开的“纪念邓小平同志关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重要谈话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王富玉副书记进一步指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推动乡镇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按照贴近农民、贴近农业、贴近农村的要求,做好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繁荣农村经济三篇大文章”。为加快推进新阶段我省乡镇企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将今年的省级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由4000万元增加至6000万元,用于重点支持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县域经济、产业集聚和科技进步。与此同时,各地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乡镇企业工作的领导,坚持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来抓。黔东南、黔南、六盘水、毕节、黔西南相继召开了有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参加的乡镇企业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激励乡镇企业加快发展,做到了领导精力到位、工作安排到位、责任落实到位。这些举措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乡镇企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谋发展、促发展的积极性,对全省乡镇企业经济运行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以转变工作作风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对乡镇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省委农村工作会后,为把省委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全省乡镇企业系统以开展机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全面深化改革,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一是以加强目标管理为重点,省、地、县三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全年目标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到企业,形成了省、地、县、企业四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二是以加强责任落实为重点,制定了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做到“年初有布置、月月有汇报、季度有检查、半年有总结、年终兑现奖惩”。三是以加强督查为重点,对各地贯彻党的十七大、省第十次党代会、省委农村工作会情况进行了重点督查。四是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能力为重点,与省委政研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社科院联合开展了乡镇企业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发展县域经济、与构建和谐贵州的专题调研;按照省委进一步深化毕节、安顺实验区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两个实验区乡镇企业发展情况、基本经验及发展思路,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新阶段加快我省乡镇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五是以外树形象为重点,加强了与贵州日报、当代贵州、贵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合作,对乡镇企业在支持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中的新经验、新亮点、新贡献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为乡镇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

  3、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今年以来,全系统认真组织实施《贵州省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切实加强对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省局专项安排2820万元省级乡镇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发展辣椒、茶叶加工业,改造提升马铃薯、牛肉、中药材加工业,支持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规模、提高发展水平。结合农业部“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与新型农民培训推进行动”,在部局的支持下,开展了果蔬脱水烘干技术攻关,重点解决了辣椒原料烘干质量问题。9月,按照“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思路,全省开展了建立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工作。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拓展工作思路,深化工作内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发展水平上。如贵阳市进一步加大了对特色食品加工业、现代中药业的扶持力度,黔南州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集聚区合理集聚等。从三季度末的统计情况看,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有5地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以实施项目带动为突破口,努力解决融资瓶颈。为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进一步发挥好省级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的政策引导作用,今年省局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作出了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决策,提出了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的发展思路。上半年省局在对湄潭、凤冈、余庆、遵义县进行调研后,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建设银行、农村信用联社等多个金融机构开展政、银合作,并在辣椒加工、茶叶加工等方面与国家开发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共计达成了6亿元的贷款融资协议。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县、市推荐项目,专家银行评估项目,企业申报贷款,多形式连环担保,省局贷款贴息,企业承贷承还”的大项目融资平台。这一做法得到了各地党委政府、金融部门和企业的肯定和欢迎。按照“政府引导、部门服务、企业自愿”的原则,9月贵州旭阳食品集团在遵义县正式组建,成为我局实施大项目推进大项目计划以来全省首个以县为单位的企业集团。10月在遵义又成立了2家企业集团,8家企业与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签订了2.6亿元的融资担保协议,在探索解决我省乡镇企业发展融资难的方面迈出了具有开创性的一步。

  5、以开展节能降耗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为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07年节能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07〕1号)精神,今年,省局提出了关于做好全省乡镇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8项措施,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了省局对各地考核重要内容,把100户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同时安排300万元省级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开展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试点,安排400万元支持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的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广现阶段成熟的环保节能技术,加强环保治理。8月在龙里县龙腾铁合金有限公司召开了全省乡镇企业节能减排现场会,明确了下步推进乡镇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各地也积极把引导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开展环保治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如黔东南州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贵阳市举办了22家企业负责人和能源管理员参加的节能减排培训班,开阳县采取项目跟踪等5项措施引导企业降低能耗水平。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从目前对100户重点监控企业统计的情况看,企业单位产品能耗与限额比平均降幅为4.85%。其中硅锰合金企业降幅最多的达到5%,电解铝企业降幅最多的达到10.3%,黄磷企业降幅最多的达到7.3%,水泥企业降幅最多的达到18.5%,工业硅企业降幅最多的达到10%,电石企业降幅最多的达到10.2%,硅铁企业降幅最多的达到17.7%。节能减排取得初步成效。

  6、以实施四大人才培训计划为突破口,稳步提升乡镇企业职工队伍素质。今年,省局按照人才培训工作要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新局面”的要求,从计划安排、目标考核、资金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培训工作力度。年初从省级乡镇企业发展基金中安排300万元技能培训专项资金,启动实施了“企盼行动”、“蓝色证书工程”、“百村创业工程”和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各地从年初开始就同步按照省局培训计划的要求,有步骤、有针对性、多形式地开展了培训工作。贵阳市以“提升理念、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增加信心”为主题,实施了“企盼行动”;安顺市主动加强与市扶贫办、农办、农业局(阳光办)、社会劳动和保障局等部门的横向联系,开展了对各类业技术人员、职工和农村适用人才的培训;遵义、毕节地区、铜仁地区以乡村旅游、农家乐、特色农产品加工、种植、养殖为重点,开展了以企业职工和农户为主要对象的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从目前各地上报情况看,全系统培训工作进展顺利,各地已完成全年培训计划的87%,实现了时间任务双同步。我省乡镇企业人才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7、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增强乡镇企业的发展后劲。今年,全系统紧紧抓住我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方式,切实加大对外交流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在以开放促发展上,全系统积极创新招商方式,搭建省内外、国内外招商引资平台,不断拓宽引资渠道和领域。一年来,省局精心筛选了68个极具发展潜力的农产品加工、化工、三产等项目,充实到省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库中参加招商引资,同时积极组织组团参加了贵州省政府赴穗、深经贸合作项目推介会,参加了哈尔滨、厦门、昆明、绥芬河、驻马店、广州贸易洽谈会,扩大了乡镇企业产品在全国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以招商促发展上,各地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积极改善投资环境,不断增强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吸纳、消化能力。如贵阳市成功举办“2007年中国(贵阳)首届乡土特产及旅游产品展示会”、“第三届医药博览会”两次会共签约项目40个,涉及金额26亿元;铜仁地区引进项目21个,完成投资2.06亿元;安顺市招商引资额达到2.8亿元,增强了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在以服务促发展上,全系统坚持把治乱减负作为促进发展的重点,一是成功召开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治乱减负工作座谈会;二是在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开展了治乱减负专项调查,得到国务院减负办的充分肯定;三是安排20万元减负专项经费支持各地开展治乱减负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治乱减负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乡镇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我省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外部因素上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乡镇企业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一些领导不愿抓乡镇企业,有关政策在取向上不再针对乡镇企业;二是管理体制不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机构重叠,使原本较顺的体制出现了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基层无所适从;三是执法手段缺乏,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在落实《乡镇企业法》和《乡镇企业条例》上普遍存在执法难、落实难的现象;四是基层管理机构弱化,特别是县、乡(镇)和个别地区乡镇企业机构人员、编制大幅削减,削弱工作职能,基层管理出现断层。

  (二)从自身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一是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不高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二是多数企业规模较小,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科技进步缓慢,技术装备落后,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缺少自主研发的产品;四是布局相对分散,聚集程度较低,散、小、弱依然是我省乡镇企业的主要特征;五是人才缺乏,无论是在总量和综合素质上,还是在专业结构和学历层次上,都远不能满足乡镇企业发展的需要;六是资金投入不足,融资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缓解;七是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还有待改进和加强。

  三、2008年推进我省乡镇企业发展的工作思路

  200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一五”规划关键之年。根据“十一五”规划,2008年我省乡镇企业要实现九大目标:①乡镇企业增加值增幅达到16%;②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20%;③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增加值增幅达到25%;④从业人员增幅达到5%;⑤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16%;⑥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的乡镇企业增加值增幅达到8%;⑦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增幅达到8%;⑧乡镇企业占县域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55%;⑨年耗能5000吨标煤以上企业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

  为实现上述目标,在新的一年里,我省乡镇企业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胡锦涛总书记“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壮大县域经济”的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乡镇企业发展的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国乡镇企业专业会议精神,以服务“三农”为主线,通过突出抓好“一项规划”修订、实施“三大行动”、攻克“三大难点”、提高“三项素质”、建好“三个体系”、强化“一项工作”,实现乡镇企业发展的转变、拓展和提升,使乡镇企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修订“一项总体规划”

  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对乡镇企业提出的新要求,开展对省、地、县三级乡镇企业发展规划的修编工作。一是要把解决农民增收作为规划的主题,引导乡镇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既能富民又能兴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真正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要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规划的红线,通过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回乡创业培训、素质教育培训,造就一批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富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转移。三是要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目的,坚持以项目引领发展的理念,走发展成长型项目和产业型大项目并重的路子,用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的方式,把我省县域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实现壮大县域经济、区域经济的目标。

  (二)实施“三大推进行动”

  1、以项目为载体,实施兴县富民推进行动。按照非均衡推进的思路,坚持走扶优扶强与扶贫攻坚并重,以培育发展能引领区域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项目为主的路子。一要在相对先进发达地区大力发展主导工业,全力培育和扶持一批有实力、有市场、有带动产业作用的产业型大项目,加大区域辐射和示范带动,使项目起到引领全省、推动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二要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发展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产业要求、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富民强县的成长型项目,使项目真正起到促进增收、辐射带动的示范作用,达到推动缩小贫困地区与先进地区差距的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在相对先进发达地区命名10个乡镇企业示范县、扶持10个产业型大项目,提升优势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二是在贫困落后地区命名10个乡镇企业示范县、扶持10个成长型项目,提升成长型项目对农户增收的贡献率;三是召开1次项目实施推进大会,提升兴县富民推进行动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2、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实施绿色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按照产业集聚、优势互补、突出特色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统筹、组织和协调作用,突出发展大项目、大基地、大产业。一是以项目为主,大力发展以茶、油、椒、薯、药、肉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业,突出壮大辣椒、茶叶加工业,改造提升马铃薯、牛肉、中药材加工业,形成独具贵州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体系。二是以示范为主,加快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建设,打造绿色、生态农产品加工精品示范项目,培育一批在国内、国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黔”系列品牌。三是以提升为主,按照“特色+规模+科技含量+品牌”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内部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四是以带动为主,鼓励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订单合同、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经营组织形式,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优化和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对农户的带动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抓好五项工作:一要抓好10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10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设,二要召开1次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现场会,三要积极组建1家全省性的油脂加工集团,四要办好1届“绿色农产品加工贸洽会”,扩大我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把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引领新农村建设和引领生态建设的重要支柱产业。

  3、以提高成果转化率为切入点,实施科技提升行动。按照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发展的要求,一是积极打造科企对接平台,拓宽科技成果对接的领域,组织专家赴省内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乡镇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姻,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二是积极搭建科技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国内、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组织乡镇企业参加全国性、区域性、专业性的科技成果对接会,组织企业家到国外和国内先进地区进行参观考察,加强与四个对口帮扶城市的交流合作,推进乡镇企业技术创新。三是积极搭建科技转化平台,鼓励和支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矿产、冶金、化工、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工艺设备,推广应用各领域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重大关键技术筛选成果,扩大成熟适用技术的应用范围,加快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突出发挥好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重点抓好“三项示范活动”,一是抓好10项农业部科技成果推广试点活动,二是举办1次科技对接活动,三是组织外出参加1次科技成果交流活动。通过实施科技提升行动,不断提升乡镇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提高乡镇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跨越的能力。

  (三)攻克“三大制约难点”

  1、要攻克分散发展难点,在集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在具有“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特色的地区,引导特色型项目合理集聚,形成特色产业型集聚区;二是在重要商品集散地,引导服务型、市场型项目合理集聚,形成市场带动型产业集聚区;三是在生态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引导旅游、服务等劳动密集型项目合理集聚,形成生态型产业集聚区;四是在产业优势明显的地区,引导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型大项目合理集聚,形成优势产业集聚区,实现产品规模化、产业集聚化、加工园区化的发展新模式。集聚发展要按照“集成资源、省地共建、以点促面”的原则,突出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在全省九个市(州、地)引导20个产业型大项目向10个乡镇企业集聚区集聚,二是命名、扶持10个发展乡镇企业特色示范乡(镇)村,三是召开1次集聚区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引导全省走出一条推进乡镇企业集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2、要攻克资金不足难点,在解决融资瓶颈上取得新突破。一要积极抓好以省局担保中心为龙头的全省乡镇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力争在明年将省局担保中心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担保机构,使之成为我省乡镇企业融资担保最主要的渠道。二要积极支持各地加强地、县两级乡镇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创新发展模式,努力打造分级担保、责权分明的乡镇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三要充分调动各地建立乡镇企业发展资金的积极性,鼓励九个市(州、地)和有条件的县建立乡镇企业发展资金,对新建乡镇企业发展资金的地方给与扶持、奖励,开辟乡镇企业融资新渠道。四要充分发挥“县、市推荐项目,专家银行评估项目,企业申报贷款,多形式连环担保,省局贷款贴息,企业承贷承还”融资平台的作用,进一步引导各类专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把发展县域乡镇企业作为资金投放的重点,不断增加对县域乡镇企业的信贷投放量。

  3、要攻克节能减排难点,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新突破。要按照“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要求,一是要大力开展节能降耗示范活动,在化学、冶金、有色金属、建材行业深入开展节能降耗试点,推广新型干法水泥和湿法水泥减水煅烧、高低压电机变频调速、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等节能降耗、资源节约型生产技术,重点解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问题,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在煤炭、水泥、黄磷、制砖行业,大力推广水泥窑上布袋收尘、余热发电等清洁生产技术,重点解决煤矸石、硫铁矿渣、铁合金渣、磷渣等固体和烟气、尾气的综合利用问题,积极探索薯类淀粉加工废渣、废水回收处理技术,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三是建立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库,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推动实施相关示范工程和示范项目,促进节约资源技术的产业化。四是切实加强对节能减排指标的监测管理,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目标,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基础台帐、能源计量、原材料消耗等各项规章制度,开展计量、统计、分析工作。积极创新监测管理的方式方法,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合作,认真执行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办法,联合节能检测机构开展节能监测行动,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努力把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具体工作中,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即一是选择10个企业开展节能减排试点,二是选择1-2个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试点,三是做好100户重点能耗情况的监控,四是表彰一批节能降耗示范企业。通过推动节能减排,确保全年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促进我省乡镇企业向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的发展方式转变。

  (四)提高“三类人才素质”

  要按照稳定数量、提高质量的要求,一是深入实施“蓝色证书工程”,大力开展在岗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继续抓好农产品加工工、建筑工程工种等企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岗位培训,加快培养出一批能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技能,能够吸收和消化引进技术的技能型人才,造就一批专业型骨干人才和一批企业基础人才。二是深入实施“乡镇企业企盼行动”,大力开展农村适用人才素质培训,继续抓好农村种植、养殖、加工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培养起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人才、经济作物种植人才。三是深入实施“百村创业工程”,大力开展回乡创业人员创业技能培训,继续抓好回乡人员的创业技能和就业技能培训,努力培养出一批发展农村经济、实施科技兴农、创业兴业、建设新农村的新农村建设致富带头人。同时,要加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加强乡镇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建设,壮大乡镇企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队伍,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水平,为乡镇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推动人才培训工作上,要力争办出特色、抓出亮点,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组织一批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技术,二是举办一次“回乡创业”经验交流会,三是全年完成10万人的培训任务。要通过加大对乡镇企业人才的培训力度,逐步提高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使全省乡镇企业的人才的总量、素质、结构明显改善和提高。

  (五)建好“三个保障体系”

  1、建好政策支撑体系。要积极搭建政策服务平台,认真清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有关文件和政策规定,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及时配合国家出台的扶持政策,制定、出台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跟进性措施,从政策层面上进一步加大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努力打造促进乡镇企业大发展的政策平台。明年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争取出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2、建好统计指标体系。结合乡镇企业发展的新特点,切实抓好统计指标体系建设,加强与统计部门的合作,探索改进现行统计指标体系的新途径,编制能准确反映乡镇企业发展实际的统计指标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努力使乡镇企业的发展成果实实在在的体现在促进农民增收上,体现在增加农业效益上,体现在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贡献上,体现在对县域经济、全省经济的贡献上。

  3、建好干部队伍体系。队伍建设是根本、是保证。要以提高素质为核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干部队伍的思想,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要围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围绕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干部队伍管理,加强勤政廉政监督,实行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努力锻造一支思想过硬、学风过硬、作风过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为新时期乡镇企业大发展大提高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六)强化“一项工作”

  即强化新闻宣传工作。要按照贴近农村、贴近农业、贴近农民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中心,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围绕转移农村劳动力这条主线,围绕壮大县域经济这个目标,深度打造乡镇企业的新形象,大力宣传乡镇企业在实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力宣传各级乡镇企业系统的新举措,热情讴歌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充分展现全省系统干部职工积极投身乡镇企业事业的良好精神风貌,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关爱乡镇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在两会、奥运等重大活动期间,在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宣传工作:一是要倾力推出一批精品,二是要推出农产品加工业、节能降耗、融资创新的一批系列报道,三是要打造好一句话新闻。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新闻宣传,用生动的事实说明,发展乡镇企业是改变贵州“欠发达、欠开发”面貌的一条必由之路。

  四、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对乡镇企业的认识问题

  我省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早在1985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就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治贫致富、兴黔富民的一个战略措施;是振兴我省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4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又指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又进一步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这充分说明,在我省特殊的省情下,乡镇企业在解决“三农”问题,进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乡镇企业正出现逐步被边缘化的趋向。这与中央几代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解决“三农”问题的理念不符,与中央两个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符,与“双欠”的省情不符,与党的十七大解决“三农”问题的精神不符。建议部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下硬功夫从思想上解决各地发展乡镇企业的认识问题,为乡镇企业系统的工作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

  (二)关于理顺体制问题

  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地位日趋突出,不少部门开始争相渗透,政出多门的现象变得频繁起来。我局作为贵州省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单位,责无旁贷地肩负着贵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任。但在实际工作中,已出现体制不顺的问题。因此,建议对这一问题给予进一步的明确,避免不必要的行政制肘,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三)关于统计指标体系问题

  农产品加工业是近两年国家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三农”问题和壮大县域经济而特别强调需要加快发展的产业,但无论是在国家和地方的统计指标体系中,除了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以外没有建立法定的其他所能反映农产品加工业重要作用的指标。因此,我们建议部局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统计局的沟通,将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润、税收以及农民获得的工资性收入等纳入到法定的统计指标体系中。 

  (四)关于清理、出台政策问题

  自从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批转农业部《关于我国乡镇企业情况和今后改革与发展意见的报告》后,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我省没有再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出台过支持乡镇发展的有关意见,为此,我们已建议省委、省政府对历年来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有关文件的政策规定进行一次清理,并结合新形势出台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最近部局在争取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我们希望部局加大工作力度,力促相关文件尽早出台。

  (五)关于加大对我省相关工作支持力度的问题

  建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支持我省企业开展科技对接活动;支持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国家级研发分中心;继续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果蔬脱水关键技术扶持,促进企业技术水平提升,增强我省乡镇企业竞争能力。

   分享到:

标签:

微博

中越博览网官方微博

联盟单位:广西中国-东盟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处、南宁会展行业协会、东盟商务中心
运营单位:广西南宁华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86 771 4899330
CopyRight © 2014 桂ICP备11003182号 技术支持:南宁烟寒网络公司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86 771 4899330
参展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