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跨国春耕第一人”龙州机手周志飞到越南下琅县蔗田实施农机作业侧记
“当我开着拖拉机在越南土地犁出第一行垅,心情真是很激动。”近日,记者在龙州县边境找到正在实施农机化作业的崇左市“跨国春耕第一人”周志飞。他回忆起不久前到越南下琅县瑞华社龙眼根村机耕蔗地的情景,仍一脸兴奋。
2月24日至25日,作为龙州县遴选的优秀农机手,周志飞开着“东方红”牌90匹大型拖拉机与同伴张月成从龙州县科甲二级口岸出境,到越南高平省下琅县瑞华社龙眼根村,为龙州县与下琅县开展的甘蔗协作计划机耕100亩标准实验田。回想这一次特殊的使命,周志飞向我们讲述了几个鲜为人知的插曲——
为什么遴选周志飞出国春耕
龙州县能驾驶、操作大型拖拉机的机手有100多人,为何偏偏选中周志飞作为“跨国春耕第一人”?面对记者的疑问,龙州县农机局局长韦宁生笑着回答:“原因有三个,一是实施甘蔗‘六化’技术之一,是用大型拖拉机进行土地深层机耕再植下良种,亩产可提高约1倍,所以我们要派出大型拖拉机出国春耕,而周志飞恰好拥有1台90匹大型拖拉机;二是周志飞的‘东方红’牌90匹大型拖拉机是去年新买的,性能比较好;三是周志飞有13年的从业经验,懂修理,机耕质量好、信誉度高,尤其是他的机耕‘开行’技术好,所以我们选中他代表龙州县出去做事。”
两国边境土质不同,硌歪犁头
在2月24日、25日两天当中,周志飞每天早上6点钟开着“东方红”与助手张月成出国耕地,傍晚6点钟再驾驶拖拉机回国。但第一天的机耕作业,越方龙眼根村的田地就让周志飞心爱的拖拉机“吃了苦头”。
原来,龙眼根村与我方的科甲村凌洞屯接壤,周志飞以为两村土质相同,未料到,第一耙下去,犁头就被硬物硌歪了。他赶紧跳下拖拉机一看,原来浅表土层之下有参差不齐的石头,而自古以来,龙眼根村人只用牛耕地,最多只能耕下15—20厘米深的土层,不会触及藏在30厘米以下深层土里的石头。而周志飞的“东方红”可深耕30厘米以下土层,恰好就与当地的石头“吻”上了。由此,周志飞每天都细心调整犁头位置,确保耕地任务顺利完成。
与越方百姓用土话交流,不需要翻译
农机手出国搞春耕,竟然不需要翻译就可以顺利沟通,这大大出乎双方意料。
周志飞乐呵呵地回忆道:“刚开始出国时,我们还有点担心没有办法和越方村民交谈。我是龙州镇板门村蚌屯人,没想到去到越南龙眼根村,一听他们说的土话,和我们这边的土话差不多,比如‘甘蔗’都叫‘密’,‘耕地’也叫‘没飞’。后来,大家干脆就用土话交流,连翻译都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