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六大富豪的成功之道
印度尼西亚华人林绍良,现拥有资产70多亿美元,超过美国的超级资本家杜邦、洛克非勒等人,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富豪”。他现担任印尼林氏集团董事长,印尼政府经济顾问,是华人当中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和金融家。他的奋斗生涯和成功之道,颇为世人瞩目。
林绍良曾说:“创基立业,一半靠远气,一半靠自己的努力。勤俭奋发是华人的美德;志向、意志和策略第一要素:不怕失败,奋斗不懈、远筹帷幄,出奇制胜的深思熟虑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林绍良1916年8月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县海口镇牛宅村,7岁时进本村祠念私塾。他聪明好学,记忆力很强。但由于家中贫穷,无力继续供他读书,林绍良在5岁时就结束了私塾生活。家人给他在村口租了一间房子,开了一个商店,卖汤面。“九一八”事变后,他的小店在兵慌马乱中关了么吧。 1935年林绍良的父亲因病去逝,操劳家务的重担全落在他母亲的肩上。这时国民党抓壮丁的风声越来越紧,母亲担心儿子被抓走,便主张他出走南洋,一来避被抓壮丁,二来也可以去南洋闯一闯。
林绍良飘洋过海来到印度尼西亚时,才20岁出头,在早年来到印尼谋生的叔父家落脚。叔父开了一个杂货店,他在店里帮叔父卖花生油和其他日用杂货。但这里市面萧条,店铺生意清谈,林绍良便想只身到外面闯一闯,于是独自做起兜售咖啡粉的小本生意。
当小贩的生涯,使他历尽艰辛。他每天半夜起床,把咖啡豆磨成粉,然后用旧报纸分包50克或100克的小包,不管风雨炎热,骑着自行车跑到六七十千米以外的三宝垄出售。一天的奔波,只有当夜深人静入睡时,才会忘记了疲劳。这种生活虽然盈利不多,但却培养了他的胆识,积累了他的社会经验。
20世纪40年代未,印尼人民为脱离荷兰殖民统治,进行了艰苦了民族解放战争。
印尼独立战争胜利后,国家百废待兴。林绍良仔细分析了国家的经济形势,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从关系国计民生的需要着眼,从人民大众的衣食住行入手,打开局面,尔后再相机进入其他领域。
第一步,投资历纺织业。“衣食住行”,“衣”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1952年,林绍良先后在尼默和布拉巴亚建立两座独资纺织厂。后又与人合资在古突士和万隆创建了慕利亚纺织厂和达鲁玛纺织厂。这样,就形成了一定实力的纺织集团。
第二步,利用当地丰富的橡胶资源,开办轮胎厂,适应当印尼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步,投资于市场上十分短缺而所需资本又甚少的铁钉和自行车零件制造业以及服皂厂。
林绍良的前三脚踢得很成功,钱就像湖水一般源源地涌来。
随着事业的发展,他慢慢体会到,无论是经商还是创办企业,都必须以资金为后盾,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须建立自己的金融机构。1957年,林绍良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在泰国金融巨头陈弼臣的盘谷银行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中央亚细亚银行,后来这所银行发展成印尼最大的私人银行。这样,林绍良如虎添翼,开始向工业、贸易、金融等多方面发展。
林绍良在开创事业的过程中表现出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并善于抓住机会和有利条件,发展自己的事业。
印尼是自然资源十分优越的农业国,但在荷兰殖民统治下,国民经济畸形发展,粮食不能自给。印度尼西亚独立后,政府每年要用大量外汇进口面粉。于是他向国家申请建立面粉加工厂。他的请求很快得到政府的批准,并给了他拥有全国面粉生产的2/3的专利权。林绍良自筹资金,还从国家银行得到一大笔贷款。在雅加达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化面粉加工厂。建成后,苏哈托总统亲自主持了落成典礼。随后,林绍良相继建立了两座现代化面粉加工厂。到80年代中期,林绍良的面粉加工厂已能满足国内面粉需要量的80%,并成为亚洲最大的面粉公司。
在这期间,林绍良继续经营他所熟悉的丁香生意,印尼每年需要几万吨丁香,其中80%靠进口。1986年,林绍良获得印度尼西亚政府批准进口丁香的专利权,于是他专门成立了“美术有限公司”和“宇宙之塔公司”从事丁香进口贸易。这两家公司进口的丁香,煞费苦心占非洲盛产丁香的马达中斯加和桑给巴尔的总产量的90%。
林绍良于1975年耗资1亿美元建立了”狄斯水泥”,年生产能力很快从起初的50万吨提高到100万吨,1978年又建成年产200万吨的大型水泥厂。这样林绍良的印度尼西亚洋灰公司就成为印尼最大的水泥企业集团。目前,印度尼西亚已成为东盟国家中最大的水泥生产国和出口国,林绍良的水泥公司的产量,占印尼全国不泥产量的60%。
目前,林绍良的事业正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经营的范围相当广泛,主要涉足的有纺织、水泥、化工、电子、林业、渔业、航运、保险、金融、房地产、黄金宝石、酒楼饭店、医疗器材、电讯设备、钢铁等行业。 来源:中国商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