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氨酸新市场落子东南亚 进口持续繁荣
进口持续繁荣
虽然赖氨酸与谷氨酸同为我国的氨基酸大宗品种,但相比之下,赖氨酸的生产历史远比谷氨酸短。1980年,大连制药厂在国内首次试生产出赖氨酸原料药,并将其作为大输液产品的原料之一。据统计,从1998年至今的10年中,国内药用级赖氨酸的总产量始终保持在400~500吨之间,而且曾被医药界业内人士看好的“赖氨酸作为儿童增智药”的热销场面始终未出现,据说国内市场曾出现短时间的赖氨酸生产的繁荣局面,当时全国约有一二十家企业生产赖氨酸,总产能一度达到1万吨,但由于赖氨酸保健品市场未真正形成气候,导致赖氨酸全国性“大烂市”,大量赖氨酸原料药积压在仓库中卖不出去,由此造成许多赖氨酸生产厂倒闭。
赖氨酸产业在我国的真正“起飞”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来自西方的研究报道称,在饲料中添加少量赖氨酸能大大缩短猪、牛、肉鸡等畜禽的存栏时间,增加其出肉率,且其价格低于使用豆饼等传统饲料添加剂(近几年来国际大豆及豆饼价格飞涨,造成饲养业成本剧增),因此,短短几年来,赖氨酸迅速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商品,其年销量直线上升。至2002年底,全球赖氨酸市场总销量已突破100万吨,从而成为国际市场上第二只销量破百万吨级的氨基酸产品。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饲养业的迅速发展,赖氨酸国内市场开始出现转机,不少省市从国外大量进口饲料级赖氨酸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实际上,国外进口豆饼的价格过于昂贵大大限制了其在国内饲养业的应用,这也进一步推动赖氨酸成为了我国饲养业的主要添加剂之一。同时,由于国产赖氨酸的普及使用,价格相对较高的进口赖氨酸从2005年以后已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市场形势的转好自然会吸引来一部分生产商入市,再加上赖氨酸生产工艺与谷氨酸相似,准入门槛并不高,国内不少谷氨酸生产商便开始计划将生产赖氨酸作为新上马项目。因此,随着这几年我国谷氨酸发酵能力的飞跃式发展,我国赖氨酸产业亦呈“三级跳”式发展。如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赖氨酸总产量尚在1万吨左右徘徊,到中期已上升至6万吨,2000年的赖氨酸全国总产量则跃升为20万吨;有关部门估计去年我国赖氨酸总产能已达57万~65万吨。由此,我国将一举奠定了世界主要的赖氨酸生产国与出口国的地位。
目前,我国赖氨酸出口量已占产量的一半左右,今年1月我国赖氨酸出口量高达1.9万吨,2~3月赖氨酸出口量仍保持这一数量级。吉林省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赖氨酸生产和出口大省。吉林省的赖氨酸产量约占我国赖氨酸总产量的40%(吉林拥有全国最大的玉米淀粉加工业,玉米淀粉是国内主要赖氨酸生产原料)。
转向东南亚进口
由于赖氨酸的大量出口人为造成了国内饲料级赖氨酸产品的供应紧张,为此,国家主管部门去年7月已将赖氨酸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降至6%,以此抑制赖氨酸出口增长速度过快对国内饲料加工业的巨大压力。而赖氨酸国际市场已开始感受到来自中国出口赖氨酸产品的压力。
但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国内赖氨酸大量出口至西方市场造成国内供应紧张,包括广东在内的许多省份已从泰国等邻近地区进口赖氨酸以满足当地饲料加工业的需求。据悉,广东进口赖氨酸约占我国进口赖氨酸总量1/3的份额。
酝酿中的新形势
一直以来,美国是世界最大赖氨酸消费国,欧洲则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赖氨酸消费市场,年消费赖氨酸数量在15万~20万吨(目前赖氨酸主要用作饲料添加剂,药用仅占很小比例)。日本虽是世界主要赖氨酸生产国,但由于日本国内饲养业规模偏小,故其赖氨酸年销量不到1万吨,大部分日本产赖氨酸都用于出口。
然而,从我国进口赖氨酸的情况可捕捉到一个赖氨酸国际市场的新信息,即东南亚地区将成为饲养业崛起的新中心并由此推动该地区迅速成长为赖氨酸的一大新市场。据悉,去年东南亚地区的赖氨酸消费量已接近8万吨。随着越南、泰国、印尼家禽饲养业的迅猛发展,这些国家对进口赖氨酸的需求直线上升,可以相信,今后东南亚有望成为我国赖氨酸出口新市场。
由于国内外赖氨酸市场前景看好,目前国内有多家谷氨酸公司均计划或已在筹建赖氨酸新生产线。如山东荣华实业公司拟新增4万吨赖氨酸生产线;河南莲花味精集团拟新建8万吨赖氨酸生产线。而国内赖氨酸生产巨头——吉林大成公司拟新增10万吨级赖氨酸产能;广西桂元赖氨酸公司、四川川化味之素公司与泉州大泉赖氨酸公司等国内主要赖氨酸生产商均有扩大赖氨酸产能的意向。预期到2010年,我国赖氨酸总产能有望达到80万吨以上,从而压倒巴斯夫公司、美国ADM公司(全球最大赖氨酸生产商,年产能力在12万吨以上)和日本协和发酵株式会社等国际赖氨酸生产巨头,一举成为世界赖氨酸生产强国。 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