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86 771 4899330

首页 -> 新闻列表 ->中国经验让越南古巴受益

中国经验让越南古巴受益

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08/4/27 浏览次数:2011


刘昕
    中国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的道路被称为“中国模式”。有西方学者认为,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越南和古巴,在借鉴中国经验上,既把中国当成榜样,也在实践中进行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尝试。 

    “北上取经,西方化缘”

    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丁文恩,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中曾经谈到:“中国的经验是我们革新进程的榜样。越南作为后来者可以从中国那里学到经验。”如何进行革新开放,越南有个通俗的说法是“北上取经,西方化缘”。

    “北上取经”就是借鉴中国的经验。越南在革新开放的过程中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内部争论对改革的阻碍,也避免了因政策失误导致的巨大损失,可以少走弯路。越南革新开放22年来,迄今未遇重大挫折,也没有重大的政策反复,“北上取经”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西方化缘”就是借鉴中国的做法,实施对外开放,引进西方的资金。事实证明,外资的大量涌入对越南经济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越改革相似之处很多

    有学者认为,中国是“摸着石头过河”,越南则是“摸着中国摸过的石头过河”。越南的成功转型正是得益于推行了一种类似中国的渐进式、双轨制的转型方式。

    越南走的也是先农村后城市、循序渐进式的革新道路。早在中越关系正常化之前,越南就已开始密切跟踪、研究中国的改革经验,特别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实践。在上世纪80年代,越南曾是“守着粮仓没饭吃”,每年要进口100多万吨粮食来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一位在北大学习中文的越南女教师曾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那时哪怕明知是老鼠偷吃过的米饭也舍不得扔掉,加热了再吃。1986年,越南实行中国式的农村包产到户政策,很快就实现了粮食从净进口到净出口的转变。农村改革的成功,确立了多劳多得的分配方式,增强了人们对继续改革的信心,开启了越南全面革新开放的大门。

    双轨制指的是在市场机制成熟之前,允许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共同存在。双轨制条件下,政府对不同类型企业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机制上采取区别对待的做法,但允许相互竞争。国家逐渐放弃对企业的管理和保护,等到时机成熟时把生产过程完全交给市场来调节,用分步走、“三级跳”的方式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政治改革方面,越南在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完全成功之前,对政治体制改革采取了谨慎态度。为了确保革新的成功,越南和中国一样强调共产党对改革进程的绝对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越南对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经验十分重视,曾进行广泛而深入研究。许多越南代表团来华访问都会深入了解中国的改革经验和发展方向。有关中国共产党重大决策的文件报告,越南学者都会翻译、研究和借鉴。中共十七大召开受到越南政界、学界、媒体、理论界以及经济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越南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研究性文章,如最近的越南理论刊物《共产主义》杂志就发表了越南社会科学院黄辉贵的文章《中国:从十七大道路到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在党建理论、原则和方法上,越共与中共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理念。比如中国强调“解放思想”,越南则提出要“突破固有的思维”;中国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越南则强调“在党的领导下,不断革新管理的角色、职能以及方法”。 

    “中国经验越南化”

    事实上,越南在借鉴中国经验的同时,一直在结合自身现实情况尝试创造性的做法。因此,中越两国的改革开放也表现出许多不同之处。比如,中国定位自己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越南定位自己处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初级阶段”;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南则要建立“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等等。有越南学者据此提出,中国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越南则需要将“中国经验越南化”。

    越南总理阮晋勇曾说过,“中国改革开放走在越南的前头,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越南学习和借鉴。”22年来,越南的革新开放取得了成功,创造了经济奇迹,逐步摆脱了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目前,中越两国仍面临许多相似的问题和挑战,如: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和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资源(特别是能源)紧缺、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诸多挑战,中越两国成为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倾销的主要受害者等等。但是中越两国会不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各自的改革道路上不断前进。越南人对革新开放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就像一位越南官员在谈到革新开放前途问题时说的那样,“只要中国成功,越南就不会失败”。 

    中国经验让古巴受益

    古巴借鉴中国经验,是在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重要文献西班牙文译本出版发行后,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就曾提出过:“中国改革经验对古巴很重要。”随后,古巴政府在首都哈瓦那市中心模仿中国的“经济特区”,开辟了一个大型的自由贸易市场,允许摊主们自主进货,自负盈亏,除了上交摊位租金和必要的税费外,其余收入都归经营者。据说,那里的很多商贩一天就可以挣到近200比索。

    去年7月在纪念“古巴7·26人民运动”的集会上,古巴新领导人劳尔在致词中称,未来的古巴政府将以推动经济发展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关注民生问题,进行必要的结构性改革,从而满足民众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他同时表示,古巴欢迎更多的外国资本,欢迎更多的外资向旅游、矿产、农业领域投资。从劳尔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来看,古巴政府将促进农业生产和改革流通领域作为中心工作,在满足广大民众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对经济体制进行调整。从这些举措中,人们依稀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一些影子。 

    专家解读/ ANALYSIS 

    改革是社会主义应有之义 

    钟哲明

    现在,中国、越南和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此,西方某些人并不理解。其实,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应有之义。

    这些国家原来都很贫弱,备受欺凌,民不聊生,许多人被“逼上梁山”,为生存而抗争。但国内外敌人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像当年英国、法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制度那样,通过政治革命并建立自己的国家,才能为社会生产的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大提高扫清道路、创造条件。

    应该说,阶级斗争和阶级专政是向西方学来的,不是社会主义国家首创的;它只是手段,并非目的。社会主义革命最终要使一切剥削和压迫既不能存在,又不再产生。

    社会主义是国际的、开放的、经常变化和改革的。这些国家革命成功后,长期受外国的包围、封锁甚至战争破坏,不能不影响其民主的扩大、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成绩斐然,举世瞩目。

    越南、古巴借鉴中国经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或在“社会主义框架内”实行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利用市场搞活经济,运用利益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寻找反映时代特点和符合本国情况的发展模式,卓有成效。社会主义改革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改革,其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民生改革”。

    但是,它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增加福利的改革毕竟有本质区别。一是目的不同。前者为了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后者以资本的最大增值和维护其政治统治为目的。二是方式不同。前者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和平发展,后者伴以无序、震荡、对外扩张直至侵略战争。三是结果不同。前者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共有共享,后者两极分化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作者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来源:世界新闻
   分享到:

标签:

微博

中越博览网官方微博

联盟单位:广西中国-东盟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处、南宁会展行业协会、东盟商务中心
运营单位:广西南宁华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86 771 4899330
CopyRight © 2014 桂ICP备11003182号 技术支持:南宁烟寒网络公司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86 771 4899330
参展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