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和劳动力短缺挑战大湄公河
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08/4/1 浏览次数:1913
周晶璐 呈新月形的老挝首都万象,是湄公河流域唯一沿河而筑的都城。在这座“月亮城”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第三次领导人会议,也被称作河畔峰会。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加强联系性,提高竞争力”。参加会议的国家元首将共同讨论,如何联合行动减少贫困,通过交通扩展、电信连接、新型贸易协定和广泛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来提高地区可持续发展。 今签署五年行动计划 老挝人民革命党青年联盟的秘书长卡姆丹介绍说:“会议期间最将有望达成最重要的万象宣言和湄公河万象行动计划。” 据悉,六国领导人将在今天签署一份从2008年到2012年的五年行动计划,用于刺激和繁荣地区经济发展。同时,老挝与其他五国昨天也分别签署了数个双边协议。据悉,领导人峰会将就如何加强经济联系,消除贫困,促进发展进行深入讨论。 “六国共3.2亿人民将求同存异,共同合作,力求共创美好未来,”主办这次会议的亚洲开发银行东南亚局局长塔潘说,“我们的收获清楚地证明,在过去15年里,六国间的平等协调和合作共进是最直接的促进繁荣发展的方法。” “大湄公河”引资百亿美元 在1996年到2005年十年间,六个成员国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每年GDP平均增长率达7%以上。由于金融体系向以市场为基础转变,加上与外界市场的密切联系,使得贸易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在过去15年中,在34个地区发展项目中,共吸引投资100亿美元,其中亚洲开发银行投资了近1/3。 对于普通人来说,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也正带来实际的好处。泰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格里·盖吉迪表示,从昆明到曼谷的两条公路已经基本完工,由此形成公路交通的南北通道;从泰国东北廊开府至老挝首都万象的铁路也已竣工,不但结束了老挝铁路空白史,也使隔湄公河相望的泰老两国人民可以在坐船渡河与坐车过桥之外有了第三种便捷的交通方式;此外,从昆明至新加坡的泛亚铁路也在规划建设中,在次区域内快捷地走南闯北将不再是难题。 环境污染是最大挑战 在本次GMS会议上,各国将总结提出环境污染和劳动力短缺两大挑战,这已经成为GMS各出口加工区(EPZs)和工业区(IZs)目前必须面对的两大主要问题。 28日在老挝南部举行的座谈会上,各国代表们听取了50多份由管理者、科学家、研究人员作的演讲和报告,得出以上结论。大多数与会者认为环境污染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已经达到警戒线水平,必须引起重视。 老挝共有约8.5万个工业制造区,雇佣了30万劳动力。同时,学生在工业区进行职业培训所得的报酬与湄公河流域其他国家相比较少。目前,只有17%的员工经过培训并且合格,而83%的人尚未接受培训。 ◇声音◇ “2015年,集装箱从海防到昆明只需1天” ———越南总理阮晋勇说,越南愿成为次区域国际中转站 通过次区域内各国的共同努力,区域内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日益得到改善。如今,区域内各条经济走廊,其中包括东西走廊、北南走廊、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和南宁-谅山-河内-海防经济走廊等正在建设之中。这些走廊将成为推动地区经济蓬勃发展的“血脉”。 次区域内各国之间通过简化手续,为促进区域内各国之间的人员往来及货物运输提供了便利,大大减少了通关时间及运输成本,有力地促进了区内贸易、旅游及吸引外资。2000年,从越南的海防港运输一个集装箱的货物到中国的昆明,约需3天半的时间,如今只需2天左右,到2015年将只需1天的时间。 与此同时,越南正在利用各种资金渠道,投资建设、改造次区域内的港口设施,使之不仅为越南的发展提供服务,而且为次区域内货物的国际中转提供服务。越南还与有关国家积极配合,推动区域内各经济走廊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简化人员及货物通关手续等。 “跨国公路交通的左右舵问题怎样解决?”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说,合作还需克服配套软件问题 黑田东彦指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在公路交通建设、电力贸易及水利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大大促进了次区域旅游、制造业及服务业等的发展。但他同时也指出,当前,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也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比如“软件”设施的配套问题。 他笑着解释说,这里的“软件”,不是电脑软件,而是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及协调工作。如:中国的车辆怎样在越南境内行驶,跨国公路交通的左右舵问题怎样解决,以及如何落实车辆及货物的“一个窗口、一站式”联检服务等等。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