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半边沉睡的金矿
2008年新春,北京超市里那只鲜艳而廉价的泰国火龙果,仿佛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情人节礼品。
2025亿美元!这是2007年的贸易现实给“中国—东盟自贸区”构想者一个意外惊喜:中国—东盟间贸易额提前三年突破2000亿美元。
而此前,即使按照东盟商务专家估算,双方贸易额要跨过这条红线,要到2010年,最乐观的估计,也就是提前两年。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速度,是当初设计者没法想到的。”2月的一天,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中方秘书处常务副秘书长许宁宁对记者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启动至今已走过整整5年历程,双方平均关税截至2008年初已一路下调至6.6%。
而再有2年整,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将基本建成。到那时,中国商人将面对一个拥有18亿消费者的自由大市场,这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贸区。
不仅如此,两年后,中国与东盟之间,90%货物的相互关税将减到0。2015年,中国与东盟“新4国”的关税也将降到这个水平。
但这个时值成长花季的自贸区,从它被提议构建的那天起,就被淹没在了“WTO”的大潮之下。“其实,自贸区的贸易优惠比WTO的条款更加迅速和彻底。”许宁宁说,但直到今天,中国商人们对它的认知仍然一片朦胧,与对WTO的热烈瞩目形成鲜明对比。
一个小国的当机立断
5年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在平淡中诞生。
这项影响世界的历史性决定是在东盟人口最少的小国文莱作出。文莱领导人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
2001年11月6日,“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举行。领导人们普遍赞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将带来共赢。
文莱领导人当机立断,决定趁热打铁,马上召集双方人员起草双方声明文件。
当时,“9·11事件”刚发生不久,全世界反恐局势严峻,斯里巴加湾的会场戒备森严。按照保安部门的安排,为防不测,包括中国商务部官员在内的各国到会官员不能全部聚集在会场,不少人只能留在附近的酒店中关注会议进程。
双方商务官员和外交官第一时间起草了声明文件,为此,在推迟了半个小时进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项“爆炸性”新闻出现:中国与东盟就在10年内建自贸区达成共识。当天世界各大通讯社纷纷报道。
许宁宁现在所工作的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作为中国与东盟商界的合作对话机制之一,也在2001年11月8日在雅加达成立。
一年后,在2002年11月在金边举行的中国东盟(10+1)峰会上,同样是在东道主柬埔寨的精心安排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得以顺利签署,此协议的16个条款总体确定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基本架构。
“但自贸区的建设过程其实并不容易。”许宁宁说:“东盟由10个国家构成,各成员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差异比较大,一些国家的工商界担心相互开放市场后受到中国产品的冲击。”
与此同时,在中国和东盟“紧密联手”后,日本方面“表示震惊”。日本舆论甚至认为,中国是在和日本“抢”东盟。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急访东南亚5国,试图尽早与东盟各国建立自贸关系,之后,日本与新加坡签订了自贸区协议。
“其实中国没想和别的国家争抢什么,中国也不反对日本与东盟建自贸区,区域一体化有利于东亚的稳定和繁荣。”许宁宁说。
那么中国为什么第一个选择与东盟建自贸区?许宁宁认为,除去双方是地缘上的邻居外,一个重要因素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承受着巨大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对东南亚经济的稳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东盟国家对此万分感激,相比日本在危机中的表现,“关键时刻看出了谁是可以信赖的朋友。”双方的互信度在患难中得到大幅提升。
“自贸区”和“联邦调查局”
何为“东盟”?有人答:“中国东部城市联盟”,什么是“FTA”?有人答:“美国联邦调查局。”
这是中国一些企业家对“东盟”和自贸区的了解程度。“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包括10个国家;而“FTA”是自由贸易区的英文缩写。
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学经济管理的大学生,许宁宁自从上世纪90年代成为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访问学者时起,就和东盟结下不解之缘。现在,他被称为中国东盟首席商务专家,写了15本有关东盟商务的书,并先后在全国做了70多场关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专题商务报告。有时在会前,他会对听众进行基本知识的摸底调查,得到的回答经常令人啼笑皆非。在一次报告会上,台下240多名企业界人士,只有一人回答出了什么是FTA和CAFTA(中国—东盟自贸区)。
“中国-东盟自贸区在建设初期并没有引起国内工商界的广泛关注。”许宁宁分析说,自贸区启动建设的2000年到2001年间,正处在中国马上要加入WTO的特殊时点,企业和媒体的视线,绝大部分都投向了WTO。
在随后几年进行的自贸区贸易中,中国商人的活跃程度与“东盟老6国”的商人们相比也相形见绌。商务部的统计显示,自贸区建设启动后的4年间,东盟向中国的总出口额的60%实际享受了优惠关税,而中国企业出口东盟货物总额中,只有17.9%申领了自贸区原产地证书。
这就像一个巨大的金矿,有半边沉睡着。
根据中国与东盟在2004年11月签署的自贸协议,从2005年7月20日起,中国和东盟成员国正式对原产于中国和东盟的7000个税目的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在2005年这年,就实现了3400种产品的关税下调。
“这对企业来说本来是多好的商机,”许宁宁婉惜地说,“但相当多的中国企业没有关注这个事,于是一方面产品利润微薄,一方面又白白交钱贡献了大量关税。”
按照时间表,2006年,中国与东盟的平均关税是8.1%,2007年6.6%,2009年降到2.4%,2010年90%的货物将降到0,这被称为世界上目前最大的降税计划。
多远的2010?
目前,全球自由贸易区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其提到与多边贸易同等重要甚至更加优先的地位。中国稳步推进自由贸易区谈判,已完成谈判和在谈的自贸区达12个,涉及29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中国外贸总额的1/4。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中国和东盟之间将进行更多税目产品的继续降税。2010年中国与东盟老6国将建成自贸区,2015年和东盟新4国,也将实现自由贸易,届时,中国与东盟的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将降为0,取消非关税措施,双方的贸易将实现完全自由化。
“中国与东盟眼下要力争今年内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并推动服务贸易市场的更大开放,”许宁宁认为,“在今后的两年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商会应积极向企业介绍自贸区,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许宁宁他们也继续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他多次带团出访东盟各国,帮助中国企业在东盟寻找商机。有一次,他率中国企业家代表团由云南出发,开车翻山越岭,经过三天三夜的颠簸抵达老挝首都万象。老挝贸易部部长会见时问他:“为何不坐飞机?”许答:“沿途考察,了解商机,有利于促进双边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