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汽车市场的诱惑与挑战
东南亚国家最重要的经济组织是东南亚自由贸易区(AFTA)。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共有10个国家,5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7370亿美元。2003年,汽车生产量是165万辆,汽车销售量是140万辆。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希望发展成为像北美自由贸易区、欧共体式的更高层次的经济联盟,并在区内实施关税优惠。
东南亚自由贸易区10个国家中,汽车生产国主要有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各国经济水平不同,汽车生产和销售量也有很大区别。
泰国——自称“东方底特律”
东南亚诸国中,泰国经济实力较强,投资环境开放,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在那里都有生产基地。汽车的类别齐全,生产能力强,泰国自称为“东方底特律”。
近两年,泰国汽车生产能力增长迅速,2003年总产量为76万辆,比2002年增长30%。泰国主要生产轻型商用车,尤其是皮卡。皮卡的产量占汽车总产量的40%,达到30万辆。跨国汽车公司将泰国作为东南亚地区的生产基地,主要生产皮卡。如丰田、五十铃、通用、福特、三菱和日产,都在泰国设有皮卡生产线。泰国产的皮卡不仅出口到东南亚各国,还远销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泰国17家主要汽车制造公司中,日本丰田为最大厂家,2003年产量达20.5万辆,其次是五十铃、三菱、日产、本田、通用、福特等。丰田在泰国设立了地区研究开发中心,以推动新款汽车的设计和技术发展。
泰国劳动力相对便宜,生产成本较低,跨国汽车公司利用这一优势,将一些车型转到泰国生产。如日本本田在泰国生产的“都市”车,随后又销售到了日本。
马来西亚——民族汽车工业主导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的另一个汽车生产大国,情况与泰国却很不相同。马来西亚坚持发展民族汽车工业,两家主要民族汽车公司普罗顿(Proton)和波如得来(Perodua)占了马来西亚70%以上的市场份额。普罗顿和波如得来的主要产品是轿车。普罗顿的轿车是基于日本三菱的车型发展出英雄(Wira)和万加(Waja)等10多种车型。普罗顿生产的轿车面向东南亚各国销售,现在计划扩大出口,面向中东、中国和其他国家。
2003年,马来西亚汽车总产量为43万辆,比前一年下降了8%,原因主要是马来西亚产的车不能达到设定的出口目标,内需又没有明显增强,只能减产。虽然普罗顿的主要产品英雄,生产规模较大,已经超过在东南亚生产的丰田花冠和本田思域,但是普罗顿的品牌形象在马来西亚之外没有什么竞争力,销售网络也很薄弱。现在摆在普罗顿面前的重要选择是:是否与跨国公司合资。如果接受外企合资,民族企业就可能由外国公司支配,在生产销售上失去自主权;如果不接受合资,按照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自己的技术开发能力、销售能力都有限,无法对抗跨国公司的市场竞争,前景并不光明。
印度尼西亚——不稳定的市场
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国家,达到2亿多人,平均45人拥有一辆车,是有发展潜力的市场。无奈近年来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定,汽车市场也受影响。
印尼在1997年汽车生产和销售都超过了35万辆,但是由于亚洲经济风暴影响,1998年产量下降了85%,仅生产5万辆左右。2003年才恢复到了年产30万辆的水平。主要汽车制造厂家是早年投资的丰田、三菱、铃木等日本厂家。印尼是发展中国家,轻型商用车生产占85%以上,大约为25万辆,轿车生产只有4万多辆。流行的车型是多种用途车,如丰田开江(Kijing)、铃木凯利(Carry)和三菱库特(Colt)。丰田在印尼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厂家,占总产量的36%,铃木占23%,三菱占18%,欧美汽车生产厂家的产量都很少,都只占2%~3%。
由于印尼的恐怖主义分子不断制造事端,加上政治、经济等动荡因素,跨国汽车公司在印尼信心不足,没有大项目投资。
菲律宾——进口二手车占领市场
菲律宾人口近8000万,去年新车产量和销量仅有8万辆,原因是大量的进口二手车充斥市场。在菲律宾,买一辆使用过3~5年的日本二手车,价格远远低于菲律宾国产的新车,消费水平不高的菲律宾人更愿意买进口二手车,致使菲律宾汽车制造业发展缓慢。新车生产量远低于亚洲经济危机之前的1997年,那时年产量达到11万辆。
菲律宾政府为了鼓励发展汽车工业,采取了限制旧车进口的措施,并且减免部分新车购买税,鼓励国产汽车出口等政策。效果如何,仍是未知数。
菲律宾主要汽车生产厂家为日本投资的丰田、三菱、五十铃和美国投资的福特。轻型商用车生产占75%。轿车产量仅占25%。流行的车型有SUV、MPV和AUV(亚洲多用途车)。丰田来威(RevoAUV)是最畅销的车型。
除了上述4个主要汽车生产国以外,越南近年来汽车生产发展也比较快,从1998年的年产仅5000多辆,到去年已经达到了年产4万辆。丰田、福特等跨国公司都在越南设有生产基地。从规模和效益上,越南汽车工业都还处在初级阶段。由于目前越南公路基础设施落后,人均产值低于每年480美元,市场规模小,以及近年来政府提高汽车消费税,都制约了越南汽车工业发展。